小兒心臟科與我

■小兒心臟科主任陳銘仁

我出生在雙連,從小在馬偕醫院(牛埔)附近長大,可是一直不知道這裡有醫院,當然更沒打過交道。對馬偕的印象始自爸爸急性胰臟炎住院,當時我才剛考上醫學院,對醫師這個行業的印象只有藥水味和打針。
有一次晚上陪病時,看到一位照顧爸爸的醫師(後來才知道他是intern)徹夜沒睡,仍舊英姿煥發,沉穩和氣,不由得既崇拜又羨慕,從此懷抱著「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
實習醫師結束,記得是1980年5月28日,我隔了一天就報到上班了,而且第一天上班就值班。當天值班的一幕幕猶在眼前,沒想到匆匆已近30年。有人說,我把數十年青春貢獻在馬偕,我倒覺得是馬偕供我吃住半輩子呢!

回首初進兒科領域
回首進入兒科的路,頭髮日漸斑白(其實已幾乎全白),臨床經驗也日漸累積。馬偕的臨床病例豐富精采,小至非常普通的毛病,大到極少見的疑難雜症,30年的見證,不知凡幾。隨手舉個例子,還記得我們那個年代,CR有3個月可選擇外訓,我想到其他醫院取經,刻意選擇某大醫學中心。
在一次晨會中,他們 show 出一張新生兒的X 光片。還沒等大家討論,我脫口而出:meconium peritonitis。在場的主任很驚訝的問我:你怎麼知道?當時心中有說不出的欣喜和驕傲,因為我在馬偕看過,馬偕的老師們教過。奉勸學弟妹們,或許我們基礎研究的設備和起步比不上龍頭老大的醫學中心,但是實務經驗絕對勝過同儕。
除了一般兒科學的實戰經驗外,記得是在梁德城主任的時代,有鑑於專業領域的分科發展之必然性而首創本院小兒科的次專科分科制度。我也就此一頭栽進小兒心臟學裡。
還記得在醫學院就讀時,從沒看過超音波,更沒聽過心導管,只記得我的心電圖曾經不及格。剛「入行」時,常常捧著馬偕前輩陳逸光醫師(高信安主任的同班同學)的 Vector EKG愁眉苦臉,如同讀天書一般。(今日的住院醫師們可有同感?)。
陳醫師曾在台大呂鴻基教授門下受訓一年,當年CV訓練只需一年即可畢業。陳醫師離職後,多虧有台大小兒心臟剛受訓完後,轉到本院擔任VS的宋增銓醫師的陪伴和指導,使我慢慢地「不怕」心臟了。

開始拜師學藝
還記得那時他曾對我說過:沒關係,小兒心臟的問題,在這裡只有你我最清楚,別人不太會電的啦……。宋醫師來此一年後,應邀赴沙烏地阿拉伯服務去了。孤苦無依的我於是走他的老路,經由黃富源教授推介,到台大呂P(呂鴻基教授)門下受訓。
同樣地,第一天就進導管室,和當時也是fellow的吳美環教授、王主科教授一起開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因為是受訓,我在馬偕的薪水只有基本薪的半薪,記得是不到兩萬塊。當時我太太的薪水還比我多,我常戲稱是她在養我。
因為我受訓期間馬偕沒有小兒心臟科醫師,我必須每週五上午回本院讀一週所有的心電圖,做超音波,以及看完所有的會診,而且是無給職。常常因為cases 太多,延誤到下午3點多才回到台大。可是,誰曉得我中飯還沒吃呢!而台大那邊中午入院的cases正等著我呢,第二天中午還有小兒心臟科與外科combine conference,呂P,洪P(洪啟仁教授),朱P(朱樹勳教授)等大頭正等著呢!當然,報case,準備echo 錄影帶,心導管影片(像舊式電影放映機)都是fellow的工作。
記住,報case時中場停歇,大頭在邊討論邊吃便當時,你不能偷吃,即使你很餓-我有慘痛的經驗。
在台大的日子雖然苦,但苦得有意義,有價值。回想一大早進導管室,接連13台導管,中間吃飯時連鉛衣也沒脫。還曾經有PDA  18分鐘結束的紀錄。如此練就一身背鉛衣的好體力,同時也使我玉樹臨風的身形,日漸壓縮到如今的五短身材了-不信?!
宋醫師從沙烏地回來一年後便離職到三重開業去了。幾年後因為新光醫院成立,他又到新光擔任小兒科主任,開創了事業的第二春。在此我必須一提的是,宋P(我們都這麼稱呼他)熱誠和善,凡事為人著想。與他相處期間,他對我亦師亦友,真誠包容。即使是他離開馬偕,轉戰新光,以至於今,我們一直保持聯絡,也維持著真摯的友誼。

寒風中的守候
宋P離開後,我篳路藍縷,獨立經營小兒心臟科。超音波方面,先是依附成人心臟科,利用他們空檔時段使用他們的機器做超音波。後來因為新生兒的探頭需求,又轉到顱部超音波室借用機器與房間(現在的十樓神經生理檢查室)。
那時的機器仍是Aloka的,探頭也是機械式的,震動很厲害,每次做心超都像是在做馬殺雞,後來才有電子式的發展出來。在那幾年間,與成人心臟科和小兒腦超建立了很好的關係,至今仍有聯誼──唱KTV、吃飯、郊遊是少不了的啦!
至於心導管,在那克難時期,只有一台single plane的 C arm 在淡水分院(台北沒有心導管)。
每次做case,尤其是新生兒,我必須和護送阿嫂一起推著保溫箱到樓下舊急診門口等救護車,將保溫箱搬上車子,坐在後座保溫箱旁看著baby。到了淡水急診,一起搬下車,推到導管室,One man show 結束後再推回急診,在寒風細雨中與寶寶相依為命,枯等救護車。
在兒科還沒有正式次專分科和fellow制度之前,已經有其他醫院的醫師來學過小兒心超。
其中一位是現在中興醫院小兒科副主任吳求森醫師,他雖然只來parttime,但仍舊非常用心。後來,我們開始有了第一個fellow-邱欽斌醫師。還記得他來報到的第一句話是:陳醫師,我只做一年,之後我要去開業。但是在這一年當中,我會努力負責,做我該做的工作。真的,那一年當中,我常看到邱醫師下班了,甚至在假日、半夜,仍然推著Echo機器到處工作。以這樣的精神和態度,難怪他在新莊民安路開業後的業績傲視同儕,據說最旺時請了9個護士小姐。
不過,我也記得他對我說過一句玩笑話:陳醫師,我推ECHO機器不過這一年,我看你可能在垂垂老矣時還弓著身子在推ECHO喔!

開枝散葉各有一片天
邱醫師之後,小兒心臟超音波室正式成立,我們擁有自己的機器和房間了。
邱欽斌醫師之後,還有幾位外院的fellow parttime來學心超,其中羅東聖母醫院的莊瑜瑜醫師來過半年。她說話慢條斯理,總是靦腆著笑臉。聽說她回去聖母醫院一、兩年後,又轉到耕莘醫院去了。歷屆fellow的出路都很好,只是出去開業的多,留下來的少。並非沒有VS名額,而是鐘鼎山林,人各有志。有一度我真懷疑,我是在訓練小兒心臟科醫師還是訓練開業醫師。
後來黃兆聖醫師以R3評選第一名的實力選擇CV,沒想到還沒開始受訓,卻因為接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神經生理博士班的申請入學許可,猶豫了許久。為了他更好的前途與更高的學歷,我鼓勵他赴美進修,也因此那一年我沒有 fellow。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是由四位R3(包括蔡興龍,許清祥等醫師)每人rotate 3個月來 cover 那一年。黃兆聖醫師獲得PHD回國後,先是在台中仁愛醫院任職,聽說現在在大甲開業。接著是蔡秉勳,他是歷屆fellow中最有音樂氣質的一位。他受訓的兩年間,小兒心臟超音波室不時洋溢著古典樂。
據說他蒐藏的古典音樂CD有好幾千張。有時我們一起看電視,看他對演奏者指出錯誤時,簡直令我和秀琴崇拜得五體投地,可是我實在不知道電視上的人哪裡彈錯了?蔡醫師的拚勁不輸邱欽斌,尤其又跟了我兩年,在我好說歹說之下,差點「淪為」小兒心臟科的第二個VS。無奈在他家裡的堅持下,還是出去開業了。業績如何?君不見今日北投中和街巍巍大樓的主人正是他老兄呢!這幾天在一次聚餐中,蔡醫師才向我娓娓道出十多年前他實在是因為手受傷,無法再做超音波與導管,又不敢跟我說,才興起離開的念頭。
在多年後才知道箇中緣由,我深覺惋惜與慚愧,竟然沒有察覺到學生的痛苦。他也鼓勵年輕的後進,學習過程中不管是身體或心理方面的問題,不要忘了多跟老師親近和溝通。
蔡醫師之後有一位經由呂鴻基教授介紹來代訓的蕭迪建醫師,他結束之後到嘉義華濟醫院服務。還有王旭輝醫師也曾在此受訓一年。本院的fellow接著有吳昌騰醫師,他給我的印象是很會唸書,也很會寫paper,專科醫師也考過了,可惜在畢業後在板橋自行開業。大概是離不開大醫院的生活,不久又轉到長庚醫院小兒急診及重症加護科發展。多年奮鬥後現在已是該院急診及重症科副主任。接著是高大豪邁的李懷德醫師,兩年的訓練期間結束後,他選擇了在汐止開業,業績一鳴驚人,直至今日。
接下來是黃浩魁醫師,他是我第一次在fellow選秀前就主動出擊,爭取他到小兒心臟科來的R3。主要原因是他住院醫師時期工作方面任勞任怨,處理病例沉穩周全,同時待人謙和,舉手投足溫文儒雅,使我下決心極力爭取,打算盡心盡力的栽培。果然他終於在繼我16年後,成為第一位留下的小兒心臟科VS。
為了科內各領域的發展,黃醫師更遠赴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大學傑克森醫學中心跟隨楊明倫教授學習心電生理檢查及治療,目前已成為國內小兒心臟學界少數幾位會做心電生理及燒灼術的專業醫師。黃醫師之後是游昌憲醫師,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由於他的努力和衝勁,加上歷屆主任積極地爭取名額以及院方大力的支持,使得他成為本次專科第三位主治醫師。因為科內制度,年輕的VS需要支援台東和新竹分院,幾年前他奉派輪調台東分院。
本來依科內內規,他應該在服務三年後可以調回台北總院,沒想到他到了台東後,由於熱誠奉獻工作,對病人更是照顧有加,不但成為當地炙手可熱的良醫,更在去年升任小兒科主任。我曾經私下與他聊過,他目前暫時想繼續留在台東,為地方打拼。
值得一提的是,游醫師不只熱心臨床工作,對於當地原住民的健康也非常關心。為了接下台東心臟病童的篩檢,他幾乎常常得跟著巡迴車到各偏遠鄉鎮為學童聽診。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利用篩檢所得的資料,整理統計後,投稿並獲得刊登在SCI兒科排名第三的 A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IF 3.7)。這說明了即使在偏遠地區,也能產生結合研究、教學與服務於一身的優秀醫師。晚游醫師一年是署立桃園醫院來代訓的林育慶醫師,他也是一位誠懇認真的夥伴,兩年畢業後,他先是回署桃服務,後來考上長庚研究所,現在於中壢宏其醫院服務。
接著是現在新竹分院的鄭崑山醫師,新竹國泰的紀孟宏醫師,以及本科之花林珊妙醫師。這幾位醫師在受訓結業後,在各個「角頭」均有發展。每逢科內聚餐、郊遊時,大家奔相走告,總會齊聚一堂,共話家常。

感謝心臟外科的支持
由於小兒心臟科疾病的屬性,一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和少數的後天性心臟病必須仰賴心臟外科的幫忙。因此,外科的發展與本科也是息息相關。在此也要感謝歷年來曾對我們大力幫忙的心臟外科前輩們,包括陳復銓醫師,邱英世教授,林老生醫師,侯守賢醫師,李君儀醫師,以及目前專任小兒心臟外科,服務最久,號稱心臟外科「7-ELEVEn」(對剛開心手術後的病童隨伺在側,不敢稍離)的吳協兆主任。
過去我時常感嘆自己在小兒心臟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獨行於「江湖」,頗感悽涼。如今已經畢業的fellow們在各地開枝散葉,更有留在科內和我共同奮鬥的,使得我對於本次專科的發展更具有信心,更充滿希望。雖然我們不算是成功了,但總是欣欣向榮。
有誰知道,在這個小小科的背後,有著一位可敬可佩的推手,我要感謝她多年來的支持和幫忙,那正是我們的083「歐巴桑」-秀琴。
再次的鼓鼓掌,國寶ㄋㄟ˙ !有她的打裡內務,有她對病人的耐心與愛心,有她細心的照顧 fellow 們,小兒次專科才有今日的發展。
一股腦兒談到這裡,也該打住了。
回顧小兒心臟科二十餘年的發展,該感謝的人非常多。其中,尤以宋P的激勵和黃頭的提攜最令我感動。這輩子永遠不會忘記在我剛升上主治醫師第一年時,有一次因為只有半個病人(combine care的),因此週日沒來查房,第二天黃頭對我說:不要怠忽病人,升上主治醫師,你的責任更大了。從此,二十幾年來,除了出國或去南部,每個假日,我照常來醫院查房。老師的一句話,使我終身難忘,一輩子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