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療團隊
惡性腫瘤一直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由肝細胞長出來的原發性肝癌更是惡名昭彰,與肺癌常分據惡性腫瘤排行榜的第一、二名,每年台灣都有超過六、七千人落入其魔掌。
而肝癌不僅是早期症狀不明顯,治癒率也不高,令人聞之色變。但隨著醫學的進展,治癒存活機會也一直在提高中,發生率在可預期的將來也應會降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不二法門,肝癌亦如此。
定期檢查確認診斷
對高危險群的民眾,如慢性肝炎的患者,應有定期追蹤的觀念。目前在診斷上,最方便的就是抽血檢驗加上超音波掃描,兩者相輔相成,可減少單項檢查的盲點。
當發現病灶,有時就需要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等影像檢查,以及穿刺切片來做鑒別診斷,要注意的是在臨床診斷上,肝癌與其他癌症最大的不同,它是唯一可不需要病理診斷,即能依據影像與癌症標記來診斷的癌症。
所有的癌症發現後,都應檢查來分期,目的在於選擇適當的治療對策與預後的評估。但是肝癌也因為超過八成幾乎都長在一個功能受損,已經硬化的肝臟上,分期也顯得與眾不同,多數的癌症分期可慮的通常是腫瘤本身的大小與蔓延及轉移程度。
肝癌分期的多樣性
肝癌分期則將肝臟功能的好壞程度納入指標,甚至占相當的比重。而也因為肝功能的多面性,挑選了不同項目,就導致肝臟分期系統的複雜多樣。
各個學者根據不同的研究觀察,臨床目的的差異,提出許多不同的分期方式,因此瞭解肝癌分期時必須注意用的是哪種分期系統,甚至是哪個時候的版本。這些分期方式各有其優劣處,有的著重臨床方便性,有的項目繁瑣精確但使用不便,有些根據新研究報告不斷在改進修訂。
國內比較常用的幾種分期,主要是國際上所有癌症通用的AJCC的TMN系統、Okuda系統、義大利發展出來的CLIP、外科醫師比較喜歡的巴塞隆納系統等。
肝癌的治療
治療上,過去對肝癌能有根治性治療就是外科切除,小型肝癌的手術治癒相當高,但問題是許多病患常合併有肝硬化,影響到手術的可行性,文獻統計肝癌患者在診斷時,大約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有機會考慮外科手術。也由於肝硬化與慢性肝炎,即使完全切清腫瘤後也有可能再長新肝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如何預防肝癌根除性治療後再發,是近年肝癌研究的主題。
馬偕醫院也一直參與這類的研究,此外還有更積極的手術方式就是肝臟移植,將腫瘤與肝硬化一併解決,但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適合。而肝臟移植需要相當的醫療人力與技術,醫院對此方面的人才也不吝培養。
動脈血管栓塞
除手術外,局部治療是另一類治療的方法,目的就是直接殺死病灶,並保護已硬化受損的肝。最普遍的方法包括了經動脈血管栓塞與經皮穿刺療法。
前者在馬偕醫院幾乎天天執行,作法是利用導管將往肝癌的動脈塞住使其壞死,而除傳統的栓塞方式外,過程中也可再加入抗癌藥,甚至放射線物質來增加效果。大致說來,這方法對於小型肝癌成效不錯,但對較大的腫瘤就不理想,肝功能太差,或是腫瘤侵犯肝門靜脈主幹的病人,也不適宜此治療。
經皮穿刺療法
後項局部治療就是經儀器導引,經皮穿刺的方法,利用各式樣的針,以高溫、低溫、能量、藥物等直接注入腫瘤使其壞死。
這些方式又包括了直接注射無水酒精、醋酸、高溫生理食鹽水等,或者使用電頻燒灼(radio-frequency)、雷射、微波凝固、高頻超音波、低溫冷凍等法將腫瘤殺死。
這些方法裡,電頻燒灼是近年被認為對小型病灶有較好的治療成績,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執行的病例數一直在增加中,本院也發展了數年,可惜受限保險制度無法涵蓋這類治療的所有費用,高額支出成了門檻。
此外過去認為放射線治療對肝癌的療效不佳,廣泛照射時容易加重肝臟纖維化程度與其它副作用。近年則有長足進展,電腦儀器改良,射源機器的精準,提高對於肝癌治療成效,避免掉了副作用。目前院內對於如何增加放射線治療效果,如放射線增敏劑的使用,以少照射劑量提高效果的研究一直努力中。新的治療機器,也在規劃採購中。
標靶治療
化學治療也是對抗癌症的主力武器,但治療期間的不適,常是癌症病人最困擾的,不過一般藥物對於肝癌療效有限,因此僅限於特定的病人使用。
近來則是因為對腫瘤血管增生的認識,標靶治療藥物的出現,彌補肝癌缺乏的藥物治療。2007年對於肝癌的第一個標靶藥物也正式上市,還有標靶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這類藥物或許不能治癒病患,但能延長存活時間,本院亦在這幾年參與不少此類研究。
從上述對肝癌的了解,可知道其症狀的多樣,分期系統的特異,診斷除了組織病理的標準外,又是唯一可根據臨床科確診的癌症。治療方式如此多種,何者才是最好的選擇,則會因各人病況有所差異。
臨床上相較罹患其他癌症的病人,肝癌牽涉到更多的科別,從內科、外科、放射線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兒科、病理科等等。
肝癌的預防、診斷、治療,術後追蹤都需要許多醫師跨科合作,這是更需要團隊合作來對抗的疾病,馬偕醫院肝癌治療團隊也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下努力著,更希望有朝一日,肝癌不再是所謂的六大癌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