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
近年來,兒童癌症的治癒率有明顯進步。隨著診斷與治療技術的提升,許多過去被認為難以治癒的兒童癌症,特別是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有了更高的治癒率。此外,兒童腦瘤、兒童淋巴瘤以及其他固態腫瘤亦為常見的癌症類型,這些疾病的治癒率也日漸提升。
隨著醫學的發展,尤其化學藥物 治療種類及改善方式、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引進,兒童白血病的治癒率有了顯著提升。同時,全國一致的療方和支持性治療、輸血、抗生素預防治療及觀念的改進,對於提高治癒率扮演重要的影響。此外,兒童癌症治療期間提供心理支持、營養支持與疼痛管理等,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提升病童的生活品質,也是治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新型藥物的研發和使用,也顯著減少了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使得更多兒癌病童能耐受治療,恢復健康。
新穎技術綜合應用 看見治療效果
在兒童腦瘤和固態腫瘤的治療方面,隨著新一代影像技術,如核磁共振(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使醫師能更清晰地看到腫瘤的形狀與位置,從而制定更精確的手術計畫。另外手術儀器的創新,如微創手術技術,使外科醫師能夠更精確、安全的切除腫瘤,亦同時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
放射治療與化學、標靶治療在兒童腫瘤的治療中也舉足輕重。新式的放射治療技術,如質子療法,能夠精準地針對腫瘤部位進行治療,減少放射線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化學、標靶治療的應用則可以通過系統性地消滅癌細胞,防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大幅提升兒童腫瘤的治癒率,讓許多病童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生活品質亦因此提升。
兒癌團隊 建立全球醫療指標
馬偕紀念醫院在兒童癌症治療領域的發展歷史悠久,已故梁德城教授於1981年起開始收治兒童癌症患者,同時建立團隊制度,有系統地進行醫療分工,提升兒癌病人的照護品質。
針對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梁德城教授與劉希哲資深主治醫師設計一系列創新的治療方案,包括規劃了五代臺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治療計畫(TPOG ALL 1993、1997 VHR、2002、2013、2021療方)、臺灣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TPOG AML-97A),大大提升馬偕兒癌病人的治癒率。此外,也進一步建立多項兒童急性白血病的支持性治療照護模式,不僅成為全國標準,甚至成為全球醫療標準的參考。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癌醫療品質與治癒率,馬偕兒童醫院兒癌團隊加入更完整的臨床科別,建立一套全人醫療照顧體系,提供癌童全方位照護。首先,構建兒癌新診斷病童團隊之照護模式,結合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與關懷師,強調互助合作,提供癌童、家屬身心靈全面的照護。
其次,成立兒童癌症委員會,負責兒童癌症治療,再配備專責的兒癌個案管理師,確保每位病童得到個人化的照顧。兒癌團隊更加入心理師、營養師、臨床藥師、復健師、牙科、眼科及兒癌中醫治療的專業團隊,以提供多層次的支持。成立兒童安寧小組「寶寶 熊舒適治療團隊」,為生命末期的病童提供安寧緩和與療護。
現今醫學的發展提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與生活品質。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治療方式的多樣化,可預期未來的治療結果將更加卓越,帶給兒童癌症家庭更多希望。
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門診時刻表:
https://www.mmh.org.tw/child/register_single_doctor.php?depid=30&did=23&are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