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癌症學科之新研究與發展

文/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暨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張志隆.婦科癌症學科研修醫師賴昱蓁

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致力於在臨床上用心的照護病人,近幾年更在醫學研究上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我們不僅在日新月異的抗腫瘤標靶、免疫治療上參與國際藥廠的許多共同計畫,在婦癌病人的營養、生活品質上亦都有相關研究。

子宮頸癌治療之突破

子宮頸癌末期及復發的病人因預後不佳,以往一直是醫學治療的困境。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emiplimab),此種針對PD-1的抗體療法已獲核准用於治療肺癌與皮膚癌,並且已顯示在這一人群中具有初步的臨床效果。在2022年的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本院婦癌團隊參與的全球性臨床試驗中, 發現在接受首線白金化療後,患有復發性子宮頸癌的患者中,與單一化療藥物相比,Cemiplimab的生存期顯著延長。此項研究被譽為近年晚期子宮頸癌治療上的三大突破之一。

除了治療效果外,團隊亦參與同年的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發表,指出Cemiplimab在整體健康狀況、生活品質、食慾減退和疼痛方面比起化學治療更有優勢。與此相似的免疫療法Pembrolizumab,目前也已經在持續、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中顯示出有效性。在2024年4月The Lancet中,我們也參與ENGOT-cx11/ GOG-3047/ KEYNOTE-A18臨床試驗,結果發現Pembrolizumab加上化療與放療顯著改善了新診斷之高風險局部晚期子宮頸癌患者的生存期,化療及放療可能會受到免疫治療的增強作用。這些新藥物及臨床試驗對於子宮頸癌患者著實 為一大福音。

馬偕接軌國際 造福更多癌友

同時婦癌團隊對於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或罕見癌症,亦都有相關的研究發表。在2023年發表在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上,比較臺灣、澳洲、南韓在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臨床表現、社會人口統計學、治療模式和臨床結果,發現亞太地區儘管族裔特徵和治療不同,但預後相似,更需要生物標記的新型治療來改善結果(目前臺灣已有相關的基因檢測及標靶藥物治療)。

2023年刊登於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上,發現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惡性腹水與腫瘤減積手術和輔助化療後的系統性發炎反應和肌肉流失增強相關。這些研究都讓我們對於婦科癌症有更多的認識,也幫助患者在治療上能更舒適安全。

在已發表的研究外,馬偕婦癌科現在仍有許多與全球一同正進行的臨床試驗。包含針對接受含鉑同步化療、放療後未惡化的高風險局部晚期子宮頸癌女性患者中,評估使用Volrustomig治療之試驗(eVOLVE[1]Cervical)、Vibostolimab(MK-7684)與Pembrolizumab(MK-3475)之複方劑MK-7684A併用或未併用其他抗癌療法,用於特定實體腫瘤患者試驗(KEYNOTE-005)、併用輔助性化療的情況下(併用或不併用放療),Pembrolizumab相較於安慰劑,對於接受根治性目的手術後,新診斷為高度風險子宮內膜癌的治療(KEYNOTE-B21/ENGOT-en11/GOG[1]3053)等。

其他還有數個相關於婦科惡性腫瘤的新式療法及新藥物臨床試驗正安排中,這些臨床試驗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來說,有更多機會嘗試新藥以對抗腫瘤,造福更多癌友。

在癌症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我們也相當重視病人的生活品質。在2020年,團隊婦癌專科護理師發表一篇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睡眠品質較差、慢性合併症指數較高與年齡較年輕者更容易出現疲勞,值得進一步關切,需鼓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進一步調查病人生活品質,包括治療後的性生活困擾以及改善方式,也正積極進行中。

馬偕婦癌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改進與創新抗腫瘤治療方法,不僅符合醫療標準,還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專注於提高治療效果,並持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術來應對癌症挑戰。在醫學知識以外,對於婦癌患者治療中的身心靈狀態,亦會密切關注,讓癌症婦女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