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維生素D與新陳代謝的關係

文/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資深主治醫師蔡明潔

維生素D是影響新陳代謝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幫助生長發育、調節免疫機制、抑制細胞發炎反應、維持生理代謝恆定、抑制動脈硬化,以及降低胰島素阻抗等多重好處。

許多觀察性研究似乎指出,血清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相較於一般人,容易增加各式各樣疾病的發生風險,包括骨骼肌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與感染症。雖然觀察性研究常被學者質疑,因為有許多潛在干擾因子影響結果的真實性,但此報告已經造成全球維生素D補充的風行,並且血清維生素D也被廣泛地在人群中做為篩檢的項目之一。

以美國為例,可以觀察每天額外攝取1000IU維生素D補充的人口,已經從2000 年的0.3%上升至2014年的18.2%,但這樣的成本效益真的會帶來健康的益處嗎?已經成為大家關切的議題。

2024年國際知名期刊「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最新指引建議,在綜觀上述所有對於血清維生素D補充的相關研究,只有以下族群較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對於疾病有幫助,包括:

1.1~18歲年齡區間的兒童青少年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症與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

2.懷孕婦女補充維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子癲前症、胎兒子宮內死亡、早產、胎兒生長遲緩,以及新生兒死亡的風險。

3.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D,降低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

4.對於75歲以上長者補充維生素D,可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目前的證據,雖然能明確指出有幫助的族群,但要補充多少維生素D的建議劑量,仍沒有明確的指標,唯一確切的資訊為,針對50歲以上沒有懷孕的族群,建議每天持續補充維生素D,而非大劑量間歇性的補充維生素D。

最新指引與建議除了上述族群外,無需對於75歲以下的成年人,補充超過現行飲食攝取建議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且除了上述族群外,也不需對其他人進行常規的血清維生素D血液濃度之檢測,因為這並不會增加臨床的好處。

目前對於血清維生素D所需要的濃度水平亦未有統一的建議,如果考慮到醫療的經濟效應,在上述的族群中, 其補充維生素D,對於民眾和醫療專業人員皆可接受,且不會對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總結上述建議,由於天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來源稀少,18歲以下兒童、孕婦、糖尿病前期患者與75歲以上長者,可以考慮使用添加維生素D強化的食品或補充維生素D補充劑。

不過,目前對於需補充多少維生素D為恰當的劑量仍然沒有確切的定論;除此之外的族群,不需大規模的檢測血清維生素D,若維生素D的攝取,超過膳食營養素之攝取量,也不會增添額外好處。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資深主治醫師蔡明潔:
台北門診時刻表↓
https://www.mmh.org.tw/register_single_doctor.php?depid=12&did=1251&area=tp
淡水門診時刻表↓
https://www.mmh.org.tw/register_single_doctor.php?depid=12&did=1251&are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