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在緩和醫療的角色

文/馬偕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蘇文浩

即使近年來醫療科技一日千里,放射治療在對抗癌症上仍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據估計,近50%的癌症病人會在患病期間的某個階段接受放射治療,而所有放射治療中30~50%皆是緩解性治療。

相對於以消滅癌細胞為目的的治療性放射治療(Curative Radiotherapy),緩解性放射治療(Palliative Radiotherapy)則是為了緩解症狀或預防性治療,以防止因疾病進展導致生活品質惡化。

臨床上放射治療常用來緩解以下問題:

一、骨轉移的疼痛

約有50~75%的骨轉移病人會呈現至少一個部位的疼痛現象,而放射治療是治療疼痛性骨轉移病灶最常使用的方法。放射治療可使60~80%的病人改善疼痛,甚至有25~30%的病人,疼痛能完全緩解。

乳癌與攝護腺癌是最常見造成骨轉移的癌症;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轉移到骨頭的比例亦高達30~40%。使用放射治療之疼痛性骨轉移的療程一般較短,依照病人狀況,約1至10次的療程就可以結束。

二、惡性脊髓神經壓迫

指椎骨轉移造成壓迫脊髓腔,導致壓迫神經產生功能障礙,為腫瘤急症,發生率約2.5~10%,需要即時診斷與治療。除了立即使用類固醇,且應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後的24至48小時內進行手術或放射治療,以最大限度地維持神經系統功能。

一般建議在手術減壓後,加上術後的放射治療,可改善神經功能的恢復與存活率,但有時與病人相關(如:年齡、身體狀態、共病、不願接受手術等)或疾病因素(如:內臟轉移、脊髓多層次受壓、症狀出現超過72小時)時,可能會阻礙手術的進行,此時應盡快使用放射治療。

三、腦轉移

據估計,20~40%的癌症病人會出現顱內轉移。腦轉移造成的症狀,可能是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或者是因腦水腫而改變正常腦功能的間接引起,其症狀包括頭痛、癲癇發作、肌肉無力、失語症、噁心和意識 程度下降等。

治療腦轉移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使用類固醇降低顱內壓、使用抗癲癇藥物以處理癲癇發作及放射治療。雖然一般的放射治療只能改善中等程度的存活率,且幾乎不可能長期控制轉移性腦部疾病,但通常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暫時改善神經症狀。

全腦放射治療適用於多重轉移病灶,而少量的轉移灶或體積不大者則可考慮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RS),急性副作用通常較輕,如脫髮與脫屑。

四、控制特定症狀

放射治療除了用於上述一般常見的轉移病灶外,亦常用於控制與晚期癌症有關的各種症狀,如胸腔、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統與婦科腫瘤造成的大出血、阻塞或壓迫等。

由於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有效的治療方式,通常不會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大多為輕微的急性副作用,因此對於末期病人的負擔較少。

隨著放射治療技術與儀器的進步,像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與立體定位放 射治療(SBRT),使得緩解性放射治療的應用更加廣泛,病人的安全性亦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