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醫院的美麗身影 認識醫務社會工作師

文/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臨床社工課社會工作師曾稚婷

每年3月的第3個星期二為「國際社工日」,4月2日則是「臺灣社工日」,但大多數人聽到社工都還是一頭霧水,更何況仍有不少人將「社工」與「志工」混淆。社工的全名為「社會工作」,由英文Social work翻譯而來,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即為社會工作人員,而所謂的社會工作泛指在社會上所發生的事,皆是社工的服務範疇,或許因包山包海的工作內容,因此讓人容易誤解與志願工作的關聯性。

社會工作一般認為開端於英國,發展於美國,起初確實因為「濟貧」而來,由於工業化的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此衍伸出許多個人化、家庭化、社會化的問題,需要專人有系統的處理與解決,美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NASW)在社會服務人力標準中提到(Zastrow,1995;林萬億,2006a):「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活動。用以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去強化或恢 復能力,以發揮其社會功能,並創造 有助於達成其目標的社會條件。」

因此在臺灣,許多大專院校皆設有社會工作學系,培育從事社會工作之專業人員,每年有許多畢業生投入各領域的社會工作,以協助在社會中喪失功能的個人或團體,繼續於社會中運作,例如:兒少領域中的社工人員,協助幼童和青少年能平安長大並順利就學;身心障礙領域,則服務各種因意外或疾病造成的失功能之人們,經過資源的整合而回歸社會;老年人領域,則是協助長輩在漸漸老化的過程中,持續且維持與社會互動。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大小事的衝擊,當因應能力失衡時,則需他人的協助來度過困難;而在醫院工作的社會工作人員,又稱醫務社會工作師,就是專門協助醫院中的病人或家屬,解決他們就醫衍伸出的各種問題,讓其順利出院回歸社會生活。

醫務社會工作之服務內容

有些家庭因突如其來的意外,無論是短期或長期,造成在經濟上、環境上、或是家庭角色轉換的困難,因此衍伸出財力、物力或人力資源的連結需求,醫務社工可以評估個別的困難性,提供適當的醫療費用、資源輔具或照顧人力的協助。

亦有些病人與家屬因為治療過程,造成情緒低落、對未知感到壓力與擔憂,而需要一個支持與傾聽的對象;更有一些需採取特別措施,提供保護協助的病人或家屬,他們因為被性侵或施暴虐待等原因至醫院就醫,在最驚慌無助的時候,需要醫務社工連結警政資源,提供緊急性與庇護性之協助,使其離開危險的處境並重新生活。

在就醫過程中,有些病人及家屬可能有許多疑問和不熟悉,而與醫護團隊溝通不良產生誤會,造成彼此的對立和指責,此時的醫務社工亦肩負起溝通的橋梁,協助雙方真誠地溝通、化解分歧,減少許多醫療糾紛。

為了讓民眾更認識醫務社工,馬偕紀念醫院於3月11至15日,盛大舉辦社工週活動,透過臺北、淡水馬偕兩地的主題互動遊戲,讓參與的民眾透過活動更了解社會工作關心之議 題,有燒燙傷預防、兒少權益保護、老人安全保護、器官捐贈,以及近年社會大力推廣的病人自主權益預立醫療諮商介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群醫療領域中的美麗身影。

下一次,若您聽到有人自稱是「社工」,希望您能會心一笑告訴她/他:「我知道,社會工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