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長輩的好幫手 治療犬的療癒力

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18病房護理長楊嘉玲

臺灣動物輔助療法最早出現在2002年;但在1980年代的歐美國家,動物輔助療法已成為專業臨床照護另一種替代(complementary)照護措施的選擇。動物輔助療法(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是將經過訓練並且通過考試的動物,藉由專業人員配合個案的個別需求完成一系列的活動,最終以促進個案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功能及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

動物輔助療法中的動物有許多類別,如狗、魚、馬、海豚或兔子等,但多數以狗為主,又稱為治療犬,因此本文介紹治療犬輔助療法。治療犬,與陪伴犬或工作犬不同,因動物輔助療法的治療犬介入活動,必須以個案需求為中心,再以治療犬、動輔員(飼主或助手)、動輔師三者共同合作下進行改善個案需求的療癒活動。接受治療犬活動的個案,須先經過動輔師與醫療院所的工作人員共同評估個案的需求以及家屬的期望,動輔師也須事先評估醫療院所的環境,再與動輔員討論如何設計一連串的活動,並由治療犬協助介入來幫助個案達到照護的目標。

當治療犬進入醫療院所協助活動時,通常會擔心咬傷、吠叫,或是發生人畜共通疾病傳染等問題,因此進行動物輔助療法時,確保個案安全為首要考量,遵循院內感染管制的原則、事先評估個案的接受度、每一年治療犬的考試通過證明、接種疫苗與定期健康檢查證明、活動中確實執行手部衛生、限制治療犬離開活動區以及規劃治療犬走動路線等,皆能有效降低前述的擔憂。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老年專科病房、腫瘤內科病房與安寧病房,在專業的評估與規劃下,治療犬都已協助老年長輩、住院病人的活動。不僅獲得高齡者、住院病人與家屬們的肯定與支持,醫療工作人員更能從活動中同時得到舒解壓力的成效。

國內外的研究皆顯示治療犬的介入,不論對於健康或生心理功能衰退的長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功能都有顯著正向的治癒效果,亦能增加長輩的生活品質。因此,治療犬介入活動是值得在醫療機構內被推廣的替代照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