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琦主治醫師(左二)和急性後期照顧PAC團隊,與老年醫學科患者一同拍照留影。
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琦
全世界多數國家都面臨著人口高齡化的現象,而臺灣的人口老化速度更是世界之最。由於老年人屬性特別,因此,針對長者的需求不只要解決單一問題,更須全面性的探究及整體性的評估。為處理高齡長者之複雜情況,除了解決醫學相關問題外,還需藉由跨專業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與介入,從各個面向去了解長者的非醫學相關狀況,包括營養、家庭、經濟以及心理層面等。
在踏入老年醫學科受訓前,對於該科已有初步的概念,因為國外老年醫學發展已純熟,近年也聽聞國內各大醫學中心開始蓬勃發展並推廣。而身為神經內科臨床醫師,我們接觸的患者絕大部分為高齡長者,最常見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看見許多長者因整體疾病複雜度高,造成看診科別過多及使用藥物繁雜,不但沒有充分解決長者的疾病問題,反而因不當藥物處置而延伸更多的症狀,所以漸漸體認到,高齡醫學訓練對於高齡長者在慢性疾病的照護上,有絕對的幫助。
因緣際會下,感謝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及臺北總院提供受訓機會,在一年的時間裡,學習了老年醫學病房 (acute inpatient care)、門診(outpatient care)、安寧緩和醫療照顧(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觀摩急性後期照顧(post-acute care,PAC)和長照機構 (long-term care)以及提供複雜高齡病人之照會。除了次專科醫師訓練的豐富課程外,也參與了醫師、護理、藥師、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心理師與個案管理師等多專業跨領域的團隊醫療服務。
其中,最受用的則是學習到臨床衰弱等級(CFS)。CFS1~9分,會將老年人分類成九種不同樣貌的長者,依據不同的臨床衰弱等級,可以清楚了解每位高齡長者適合的治療方向與照顧模式。此分類能進一步應用在急診、加護病房及各科別,作為預後指標的依據。除了工作外,同樣會將臨床衰弱等級的概念應用於親朋好友上, 評估他們的衰弱程度後,便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進而維持身體功能, 預防衰弱進展及延緩老化。
老年醫學專科整合了神經內科、精神科、復健科、家醫科、內科及急診醫學科的專業訓練,目前定位在次專科。凡上述六個部定專科任一的主治醫師及總住院醫師(R4、R5)皆可接受為期一年的次專科醫師訓練。內容涵蓋:三個月急性病房訓練、三個月其他專業訓練(神經科如失智照護中心、老年精神科及復健科)及三個月選修課程訓練(安寧療護、骨科、 神經外科、泌尿科、急診醫學科等)。 而老年醫學科的發展有諸多優勢,包括推廣全人醫療照護、老人急重症、促進整合醫學、健康醫院及因應超高齡社會發展市場等。
感謝曾祥洸主任、張智博主治醫師及老年醫學團隊,讓我學習不同以往的醫學訓練,更能關注高齡長者的全人照顧。希望每位高齡長者,在老年醫學科的專業下,能得到足夠的體力、健全的心靈,亦能在有尊嚴的前提下,活得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