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呼吸治療中心呼吸治療師程素玲
呼吸治療師擬真世界的緣起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帶著呼吸治療學系的實習生到加護病房,請她留在病床旁觀察剛調整過呼吸器模式的病人,正當我去其他病床看實習生的情形時,病人突然血氧下降、呼吸喘、心跳快,實習生則「整個愣住,不知所措」,慌張的大喊「老師…!」。我讓實習生「在旁邊看」先與護理師一起處理病人的狀況,等到病人較穩定後再一邊教學一邊鼓勵她:「狀況處理的能力是需要訓練及經驗累積的,這也是臨床實習的目的,加油!」。
但不免自問,學生都「只能看不能做」,那「經驗」從何而來?學習的「機會」又在哪裡呢?
「呼吸器重症照護」的擬真教學設計
在臨床技能訓練中心購入可以對處置做出生理參數反應的「高擬真假人」後,我們配合臨床情境,建構「呼吸器病人突發呼吸窘迫之評估與處置」的高擬真教案,合併「模擬培訓理論」體驗式的學習週期(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s-Ed Batista):
「經歷」-實習第一天讓學生「經歷」高擬真模擬情境實境體驗訓練作為前測。
「反思」-經由教師即時回饋並指導學生寫下「模擬訓練之省思學習札記」,進行檢討式回顧,以釐清可改善下次經驗的學習目標。
「概念化」-再經總回饋將情境中所學連結到臨床真實狀況,予以「概念化」,輔助引導並強化臨床學習,經5到10週實習將模擬訓練學習成果運用至臨床實作。
「經歷」-實習最後一天再「經歷」不同呼吸窘迫問題實境演練為後測(註),從中觀察專業技能進步程度,來訓練實習生處理呼吸器病人呼吸窘迫緊急狀態的重症呼吸照護能力。
2014至2022年已訓練實習生超過百位。從前測時學生的慌張失措、手忙腳亂,專注於技術,無法兼顧病人狀況,甚至有人恐慌到一步也無法邁出;但到了後測,他們不僅看到自己技能的進步,也找到處理問題的信心。可以說前測時他們只能專注在技術的正確性,無暇顧及眼前的病人,到後測時,已成長為不僅眼中有病人,心中有技術,雙手更是有溫度。
「特殊重症技能」的擬真教案設計
再結合「高擬真模擬訓練」與「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 」,以「高擬真假人(肺模擬系統)」為標準病人,建構可提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人氧合、爭取肺部復原時間的「一氧化氮(NO)吸入治療」及「肺泡再擴張術(P/V Tool LRM)」兩項處置的擬真OSCE教案,每個教案設有兩個連結站,第一站是「呼吸器設備準備及更換」;第二站是「處置技能的臨床照護操作流程」,來強化新進的呼吸治療師學員在臨床非每日常規使用及難以在臨床計畫學習的特殊重症技能。學員先進行課堂相關知識的學習後,再接受兩站的擬真OSCE評量,至今已與他院合作舉辦5場聯合訓練,培訓9家醫院近百位學員,提升學員臨床能力及自信心,與醫師合作治療高死亡率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之頑固性低血氧。
借假修真的核心價值
不管是「呼吸器重症照護」還是「特殊重症技能」都是一個團隊合作照護的臨床狀況,所以教案中除了針對實習生或呼吸治療師學員做訓練外,亦設計標準醫師及護理師角色在情境中與其互動,強化與醫療團隊人員溝通與討論的能力,達整合性照護目標。
雖然高擬真OSCE教學與評量比起傳統教學方式,需耗費較高的設備及人力成本,教學準備過程也更費時耗力,但為培育更多的新秀呼吸治療師,促使我們仍然持續進行此教學模式,同時也擘劃「擬真病人教學應用及事後回饋(Debriefing)教學技巧工作坊」的考官訓練,將此教學能力延續到單位的每位臨床教師,希望透過擬真教學借假修真-以「高擬真假人」修練「臨床呼吸照護真能力」,來造福病人,讓所有病人皆能「樂活呼吸、順暢人生」。
註:目前擬真後測改由「互動式遊戲」教學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