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陳兆暐醫師
武俠小說中描繪身受重傷的俠客,讓醫者揚手點穴,再接筋續骨後敷上獨門秘藥,彷彿再如何嚴重的傷筋斷骨都能看到曙光。現代社會中雖然不需穿梭刀光劍影中行走江湖,但生活工作勞損、跌仆墜落、車禍撞擊或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筋骨損傷,每每同樣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礙。
臨床上常見各種陳年舊疾,由於病灶筋膜牽扯或骨位不正,致使症狀反覆難癒,甚至成為一變天就發作的「氣象台」,內服或外敷止痛藥也只是「會好嘸斷根」。
治病求本是中醫傷科治療的核心觀念,必須從病因著手治療,才不會讓病情反覆發作。例如媽媽手患者常因抱小孩而引發大拇指及手腕處疼痛,中醫不會只有專注於治療手部,而是會逐一從腕關節、肘部,甚至肩頸處的骨骼及肌肉一併檢查,找出有問題的結構,同時治療,才能真正治本。
又例如足弓支撐性不足引起的扁平足,其兩側不對稱的問題會牽扯筋膜,加上日積月累的使用後,經常繼發腳踝內旋、X型膝及髖部內旋,進而造成髖部、膝蓋、腰部關節疼痛,甚至脊椎側彎,若只單純靠消炎止痛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如同建築若是地基不穩,整棟大樓的結構都會受到影響,而要從根本上矯正筋骨結構,配合輔具使用,才能真正解決病灶。
中醫骨傷科將常見疾患歸納為「筋出槽,骨錯縫」,針對筋骨結構問題,醫師常以辨證論治為基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配合理學檢查及影像學資料,診斷出正確病因。治療常用理筋、正骨手法外治,搭配針灸疏經通絡,若有局部或全身問題也可視病情搭配口服藥或是外用藥物來活血祛瘀、和營止痛、行氣通痺或養筋補骨,最後開立練功療法、運動處方或衛教正確姿勢及動作,將治療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以期達到「骨正筋平」的成效。
除了一般認知的筋骨痠痛無力之外,也有部分內科疾病可能會與筋骨不正有關,例如頭暈可能由頸椎疾病影響,胸肋不正或許引發胃食道逆流,部分不孕症患者可藉由調整骨盆提高受孕機率等,痛經甚至也可以透過筋骨整復,改善疼痛程度。因此如果有服藥效果不彰的內科問題,試試中醫骨傷科的治療,或許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