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式防疫 感染管制中心以新策略因應

文/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昌邦

百年一現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的醫療、政治、經濟、公衛和民生,臺灣也陸續發生2021年5月Alpha變異株以及後來的Omicron變異株群聚。

2019年12月當中國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感染管制委員會主席葉宏一副院長即指示於2020年1月22日召開第一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應變會議」,由葉宏一副院長主持,劉建良院長每次均列席指導。

2020年1月25日在急診室旁室外區域設置發燒和COVID-19篩檢站作為決戰境外預防感染的措施。在正門兩側設置管理站,對來院民眾進行健保卡核對和分類,挿卡後根據新冠風險類別將他們引導到不同的區域進行醫療。

同年3月上旬國內疫情逐漸升溫,3月12日馬偕紀念醫院收治首例確診病人,劉建良院長指示應變會議正式提升為「新冠肺炎防疫應變指揮中心會議」,且依HICS公告架構執行。會議由防疫總指揮劉建良院長主持,副總指揮葉宏一副院長擔任執行秘書,截至2022年4月7日止,共召開61次會議。

院長領導主持及跨領域團隊合作,整合院內資源,導入因應新冠肺炎的跨部門行政管理。如1. 門禁管制、2. 陪探病管理、3. 手部衛生、4. COVID-19檢驗儀器設備、5. 環境清消、6. 醫療廢棄物處理、7. 檢體處理、8. 員工新冠疫苗完整接種……等。

隨著COVID-19疫情升溫及降溫,配合中央指示滾動式調整防疫,在疫調就像與時間賽跑,深怕有遺漏或未盡事宜,即使放假在家也擔心是否又出現陽性個案等。感染管制中心配合中央防疫政策,由劉昌邦主任及北淡兒童醫院危害控制組組長齊心共同防疫。

特別要分享馬偕COVID-19防疫新管理策略的特色,如門禁管制、分艙分流、戶外篩檢、戶外門診、戶外藥局等,藉由這些新策略改變的流程來降低院內傳播;創新的防疫管理,將不同風險的病人分區、分流、分治,讓所有病患依風險分流後,都能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

關於疫苗接種,早在2021年3月即針對醫護人員進行疫苗接種,最初只有AZ疫苗,由於擔心AZ疫苗嚴重的副作用,以及比mRNA疫苗效力低,因此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意願較低。後來戰疫團隊應用Rogers理論,由醫院提供快捷的疫苗注射服務;疫苗追加劑亦適時加以完成。

兩年來,全臺在疫情風暴中全民攜手抗疫,適逢今年為馬偕牧師來臺宣教150週年,馬偕戰疫團隊效法馬偕博士終其一生將愛奉獻給臺灣的理念,積極完成抗疫使命,並且獲得2020年SNQ國家品質標章,以及「戰疫有功奬」獲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