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靜沈著 分秒必爭的心臟血管外科加護病房

文/馬偕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簡郁珊

重症照護仰賴團隊緊密合作,擁有精進的專業,照護生死交關瞬間最需要幫助的患者。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病房的照護團隊成員眾多,包括心臟外科醫師、重症醫學科醫師、重症醫學科專科護理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臨床藥師、營養師及復健師;照護的病人年齡層廣大,從出生僅1天的新生兒到90歲的長者都有。

團隊的醫護人員像是訓練有素的海軍陸戰隊員,秉持專業、冷靜面對最危急的狀況,有效率地應對處置,還要支持撫慰緊張焦慮疼痛的病人;護理師們要頻繁給藥、抽血、翻身、拍背、抽痰,每小時蹲下平視精確監測小便與血水的引流量,並餵食無法自行進食的長輩與嬰孩、更換病人的排泄物,備極辛勞;呼吸治療師則在術後第一時間就開始介入,協助恢復良好的患者脫離呼吸器,給予心臟功能較差的病人適當的機械支持;藥師每天檢視藥物的劑量,評估並協助處理臨床可能的副作用,建議有幫助的藥物種類。

心臟血管外科加護病房主要負責照護心臟及大血管手術術後的患者,也專精照護需要機械性循環輔助(如葉克膜、心室輔助器)的心衰竭病人。心臟手術與其他的外科手術最大的不同,在於手術中經常需要淨空心臟中的血液、讓心跳停止,外科醫師才能在心臟內進行血管的吻合、瓣膜的修補或置換,也因此必須使用人工心肺機來暫時取代心臟的功能、輸送血液到身體重要的器官,周邊的組織才不會缺血缺氧,稱為體外循環。現代的體外循環技術已經非常精良,但畢竟是機械的運作,人體的血液在這個過程會產生發炎反應、血球受傷及血栓的問題;體外循環過程中,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抗凝血劑及多種降低發炎反應的藥物。

在心臟手術的過程中,還會有切開與縫補的傷口,術後心臟會腫脹,心臟功能(心輸出量)需要時間逐漸恢復,許多病人在術後都需要暫時使用強心劑輔助。若是手術之前就有多重共病,或是術前心臟功能就已經嚴重不佳的患者,術後心輸出量不足會更嚴重,稱為術後的心因性休克,為維持病人的血壓,有時需要多種連續性輸注的藥物,而最極端的病況,是心臟幾乎無法收縮送血到身體的器官組織,需要依賴機器執行任務,此時外科醫師會幫這樣的病人裝置葉克膜,讓他能脫離人工心肺機。

因為手術的複雜性,術後需要嚴格的監測生命徵象與心臟的壓力,而由於管路極多,病人突發的狀況也多,包括血壓不穩定、各種型態的心律不整、因使用抗凝血劑出現較難控制的出血等,病人在術後會住進加護病房,由醫護團隊專業照護,直到心臟功能恢復及整體狀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