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見麻醉方式及風險

文/馬偕紀念醫院麻醉部總醫師陳逸安

麻醉,是為了在手術過程中,免除手術對病人造成的痛苦與恐懼,並維持病人的生命跡象穩定。麻醉科醫師執行之常見臨床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及區域麻醉(半身麻醉及神經阻斷術),雖有相對應之風險,但是程度仍因人而異。

若患者本身有抽菸習慣,或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等病史,不論接受何種麻醉方式,無形中也可能增加風險及併發症的機率。

以下逐一介紹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及神經阻斷術之麻醉過程及風險。

全身麻醉

大部分的手術都可選擇全身麻醉作為麻醉方式,常見的手術包括腦部手術、心臟手術、胸腔肺部手術或上腹腔的手術。

麻醉過程會使用氣體麻醉藥物及靜脈給予的麻醉藥物讓患者鎮靜、失憶、失去意識後,麻醉醫療團隊會全程使用精密儀器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

在手術及麻醉過程中,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吸入性肺炎、氣喘發作、輸血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藥物過敏或惡性高熱等。接受全身麻醉並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亦可能存在牙齒損傷或掉落、流鼻血、術後喉嚨痛及聲音沙啞之風險。

半身麻醉

適用於下腹腔手術,如:剖腹產、疝氣修補或是下肢骨折固定手術。

一開始會請患者側身躺臥後,如同蝦子般彎曲身體,經由專業的麻醉科醫師辨識出腰部脊椎的注射位置後,再將麻醉藥物注入蜘蛛膜下腔或是硬膜外腔,達到完全的止痛效果。患者接受半身麻醉後意識清醒,可與人對話。

接受半身麻醉的患者可能會有硬腦膜外血腫、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硬腦膜穿刺後疼痛、或是短期、長期神經傷害的風險。

神經阻斷術

神經阻斷術適用於四肢遠端的骨折或是清瘡手術,係由麻醉科醫師透過超音波儀器的即時影像找尋目標神經後,注入麻醉藥物達成目標神經的麻醉止痛效果。當患者接受神經阻斷術後,肢體會感到正常的麻刺感,但不會感受到疼痛,此麻醉方式可作為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後止痛的選擇。

根據接受麻醉的目標神經差異,有可能會造成輕微呼吸困難、或有短期、長期神經傷害及麻醉藥物中毒的風險。

如何降風險? 術前麻醉評估門診

如何降低上述的麻醉風險,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術前麻醉評估門診,接受麻醉醫師專業且完整的評估,讓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後,接受藥物控制及疾病療程調整,讓身體在接受手術前達到最佳狀態,降低手術麻醉的風險,並與外科醫師和麻醉醫師討論出一個最安全的手術麻醉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