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門診 傾聽、介入、緩解各種「疼痛」

文/馬偕紀念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嘉祥

疼痛門診面面觀

馬偕紀念醫院疼痛門診是以診治「疼痛」為主軸的門診,患者的疼痛在這裡是所有治療的核心。疼痛門診的醫師視疼痛為最需要照顧的核心問題,先緩解疼痛,病人才有能量面對後續的復健及治療,而治療或手術也才算真正成功。

疼痛專科屬於次專科領域,疼痛科主治醫師在取得疼痛專科執照前,都已經各自具有疼痛相關,如麻醉科、復健科、神經外科、骨科、家庭醫學科或過敏風濕免疫等專科背景。

抽絲剝繭找痛因

在民眾的既定印象中,頭痛看神經內科、胸痛看心臟科,腹痛則是看腸胃內科或外科。疼痛門診則是全面檢視疼痛的可能性,如偵探般檢視病史、協助病人抽絲剝繭找出可能原因。尤其三叉神經顏面痛、頸源性頭痛、肋間神經或帶狀泡疹的胸痛、慢性頑固性腹痛等患者,建議優先求診疼痛門診。

疼痛門診的診療範圍包含慢性疼痛疾病分類 ICD-11的範圍,包括慢性原發性疼痛,如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癌性疼痛、術後或者創傷後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疼痛、頭痛及顏面痛、內臟與肌肉及骨骼疼痛。簡而言之,疼痛門診的診療範圍包括頭面部、胸腹、肩頸背、腰腿的疼痛。

只要病人有疼痛問題、不知道從哪一個科別看起,均可先由疼痛門診開始,讓疼痛科醫師協助緩解患者疼痛並鑑別診斷病因,視情形需要轉診合適科別。

疼痛門診核心技術—介入性疼痛治療

疼痛病人除復健、吃藥、開刀外,在疼痛門診還有介入性疼痛治療這項治療利器可以選擇。

根據美國介入性疼痛醫師學會的闡釋,介入性疼痛治療乃是一門可以診斷及治療疼痛的醫學技術。「介入」意指將某種藥物或物體以注射或植入方式到人體內,這涵蓋許多特別的技術,如:以低溫脈衝高頻(Pulsed RF)或高溫高頻熱凝(RF Thermocoagulation)等技術,將各種藥劑注射到肌肉、韌帶、關節或神經附近,達到較長效的阻斷止痛,也包含尖端的植入脊髓神經電極(Spinal Cord Stimulation)及植入藥物輸注系統(Intrathecal Pump)。

換句話說,從不一定需要影像導引的肌痛點或關節注射,到運用高科技、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超音波的影像導引下,進行的各種神經注射、阻斷,都算是介入性疼痛治療。用較通俗的說法,這其實就是『ㄓㄨˋ(注)麻筋』或『ㄓㄨˋ(注)痛根』。這其中需要破壞或毀損神經以達到疼痛治療者,僅佔少數。

只要病人有疼痛問題,都可透過疼痛門診諮詢、診斷、治療或轉診,疼痛門診也可說是第二專家門診。在患者尚未達到外科手術介入程度,但吃藥、復健都無顯著療效時;或已達外科手術適應症的患者,但還在猶豫或因有其他嚴重內科疾病導致開刀風險過高;或是已開過刀,不宜或不能再行手術的患者,都可透過疼痛門診治療及控制疼痛,並且視情況提供病人介入性疼痛治療的治療方針,為其解決疼痛困擾,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