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關懷 助人無數

373-P25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心理師詹美玉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同心合意

1969年馬偕紀念醫院身心科(神經精神科)正式成立後,首屆主任劉瑞騰醫師關懷病人的心理需求隨即積極發展臨床心理業務,當時獲得台大心理學系莊仲仁教授及吳英璋教授的協助,開創及建構臨床心理師的服務模式,並因病人需求及服務內容的增加,專任心理師員額於1980年由一位增至兩位。1987年7月,馬偕神經精神科正式分為精神科與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員額增至三位,持續與精神科醫療團隊為全院病人提供身心靈之服務。由於社會多元需求、病房類型和床數的擴展,臨床心理業務不斷增進與創新,目前共有八位臨床心理師,提供了全年齡層的心理衡鑑及各式的個別或團體心理治療項目,助人無數。

溫柔謙卑

聖經馬太福音25:40『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臨床心理顧及全年齡的身心靈健康,而孩童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其身心健康更不容輕忽,馬偕於1996年送羅秋怡心理師至美國進修並取得兒童心理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後於1998年開始提供精神科學齡前兒童早療服務以及開辦早療家長團體。2004年增聘專職兒青心理師,在台北馬偕成立自閉症幼兒日間照護病房服務,致力於拓展自閉症臨床服務,包括學齡前高功能自閉症社交遊戲團體、學齡期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團體、自閉症親子遊戲團體、自閉症家長效能訓練團體與青少年自閉症社交技巧訓練等多樣化且完整的臨床服務。除了提供臨床服務,更同步於國內外期刊發表臨床服務之研究成果,嘗試建立本土自閉症Mix&Match之臨床實徵驗證的療育模式,並推廣於社區應用。

2010年於淡水馬偕首創「青少年情緒與社交成長團體」課程,以認知行為的團體治療模式,協助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青少年提昇社交互動能力,以及學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開辦迄今逾10年,廣受各界肯定與好評,並已將治療成果投稿發表。

關懷他人

一甲子的歲月中,台灣自輕工業邁進高科技產業,經濟、交通、環境、文化快速發展,疾病預防及創新醫療的研發延緩了死亡的步調,網路世界拉近世界與彼此的距離,全民健保提升國民健康水準,這些事物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便利輕省,卻不見得為人心帶來富足及舒適感。有鑒於自傷自殺族群的盛行率大幅提升,2005年馬偕引進華盛頓大學的辯證行為治療(DBT)以有效防治高風險個案重複自殺,臨床心理師們積極參與建立台灣本土的辯證行為治療團隊,投入對高風險族群治療及關懷,又於2019年首創兒童辯證行為治療團體(DBT-C),針對小三到小六生中有著嚴重情緒行為困擾的孩子提供臨床治療服務,期待能為身處在這個充滿焦慮混亂時代中的孩子與家長們,帶來一絲屬神的亮光。

此外,臨床心理師仍持續構思創新服務,傳承提供民眾身心靈全人醫治之使命精神,協助受心理困擾所苦卻求助無門的民眾,馬偕於2008年7月1日開辦自費心理諮詢門診,由臨床心理師提供安全、尊重、溫暖的情境,讓民眾接觸最直接、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務。自費心理諮詢門診設有成人門診與兒童青少年門診,皆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師負責。民眾可透過網路或現場掛號,直接與臨床心理師約診,無須透過醫師的轉介與大排長龍的久候。

自費心理諮詢門診開辦迄今13年,服務逾一萬人次,根據就診民眾所做的滿意度調查,民眾對心理諮詢門診的滿意度在90%以上,顯見自費心理諮詢門診確實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協助就診者強化身心平衡、提升自我強度,更彈性、正向、強健地面對壓力,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順服的心

臨床心理師長期參與精神醫療業務、自殺防治、酒癮防治、推展老人精神醫學、配合政府衛生醫療政策,更有提攜後進及作育英才之任務。我們重視臨床心理實習學生、PGY學員之教學,提供如何思考、衡鑑評估、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倫理考量等教學與指導,前來接受實習或訓練的學生及學員們已遍及全國各醫院,在臨床心理領域為更多人提供心理服務。

馬偕臨床心理業務能擁有目前的規模與陣容,要感謝草創的莊仲仁教授和吳英璋教授,以及歷年來的臨床心理師:陳秀珍、郭翠彬、王秀枝、黃琪瑜、詹美玉、羅秋怡、鍾昭瑛、曾光佩、葉在庭、鄭雅芬、王加恩、林誼杰、張輊竑、洪偉智、李咏庭、吳宜蓉、黃惠欣,大家承先啟後地辛苦經營,傳承馬偕「以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提供民眾身心靈全人之醫治」之使命,期許臨床心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持續地完成上帝所規劃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