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給予適量抗生素 可有效預防 牙科術後菌血症-專訪林詩穎醫師

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助理柯俊銓

訪談主題期刊:Prevention of Postdental Procedure Bacteremia: A Network Meta-analysis.
J Dent Res. 2019;98(11):1204-1210.

牙科術後經常發生口腔細菌通過手術傷口造成菌血症(bacteremia)的情形,口腔內存在許多伺機性細菌,如草綠色鏈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i)等,當人類受傷且免疫力低下時會轉變立場對人體有害。

細菌可通過血液傳播到身體其他部位,稱為血行性傳播,在遠離最初感染處的地方也能造成感染,而身體
對細菌的嚴重免疫反應可引起敗血症、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等致命威脅,尤其口腔及牙齒的血管和大腦血管有廣大範圍相連結,過去研究也證實牙周病會造成細菌感染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與器官受損,常見的心內膜炎、腦膜炎、骨髓炎等也與口腔細菌感染息息相關,因此對於口腔細菌感染造成的菌血症萬萬不可小覷。

牙科手術患者若併發菌血症,需轉介至感染科就診。然而由於領域不同,長久以來並無特別整合相關資訊
以針對現有治療方式改善。因此促成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詩穎與齒顎矯正科團隊,和義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曾秉軒及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昶華、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曾秉濤、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杜裕康教授組成橫跨牙科、感染科、統計領域的專家團隊,多方合作以數據分析牙科術後預防菌血症發生的抗生素用藥方式。

菌血症的治療方式一向都是使用抗生素,本篇期刊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比對臨床研究數據,找出治療牙科術
後菌血症的最佳抗生素療法,提供臨床醫師用藥參考。結果發現,若在牙科術前給予簡單適量的抗生素( 無論是針劑或口服) 皆可有效預防牙科術後菌血症的發生,且根據研究結果,抗生素造成的相關副作用也很輕微。

網絡統合分析 小樣本參考價值高

本篇期刊採用的網絡統合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NMA)為一種全新的數據分析模式,相較於大數據分析的資料來源多來自全民健保資料庫與醫院病歷資料庫等純粹的醫療紀錄,「網絡統合分析」的資料來源是世界各國已經公開發表的臨床治療期刊,由於其不同病例的數據都經過嚴格條件設定篩選,雖然樣本範疇縮小,但獲得的數據結果之參考實用價值更高。

本篇期刊選擇的病例分析樣本僅止於牙科術後與菌血症的關連性,沒有包含即刻性危險致命的病例,如心
內膜炎等,因此對於為預防菌血症引發心內膜炎而先給予抗生素的推論結果還有待保留。但林詩穎醫師仍強烈建議對於侵入性治療或高危險性手術必須要先給抗生素預防後續可能的細菌感染風險。

口腔衛生別輕忽

林詩穎醫師表示,本篇期刊內容除了在臨床治療上的高度應用參考價值外,口腔細菌與菌血症的關聯,揭
示了口腔衛生對個人健康的重要性。她強調刷牙與定期檢查是維持口腔衛生的不二法門。除了牙科手術前使用漱口藥水消毒等時機外,刷牙的物理性清潔效果遠比漱口藥水的化學性清潔效果更好;定期檢查則能隨時發現口腔牙齒內隱藏的疾病風險,可收預防勝於治療之效。

後 記

口腔細菌感染導致菌血症的主題,令人聯想到歐美流行治療腸炎時採取糞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FMT),透過轉移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細菌到病人體內恢復其腸道菌落平衡以達到治療目的,我個人基於好奇請教林詩穎醫師是否可以比照腸道菌落平衡的概念改變口腔菌落以改善細菌感染與增進身體健康?

她表示目前尚未接觸這個領域,但口腔菌相可由平日勤加清潔改善,更加簡單;另外考慮到牙科術後需要
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未來她是否考開發能長時間釋放抗菌成分的醫材或能長時間保護傷口與加速癒合的抗菌塗劑?

林詩穎醫師表示這些項目有潛在市場價值,可以建議醫院找尋合適廠商一同開發,不僅能應用在口腔
牙齒手術,也能應用在其他外科手術上。最後林詩穎醫師強調研究者應對既有領域永遠懷抱疑問,不斷重新審視找尋新的交錯軌跡,其中就會出現嶄新的解答,豁然開朗,如同林詩穎醫師臉上展現的笑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