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胃食道逆流及胃鏡 檢查注意事項

文/馬偕紀念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治醫師余羅業

當胃裡的內容物(例如胃酸、食物)反流進入食道、咽喉甚至呼吸道等部位,造成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在全世界非常流行,在西方國家的盛行率為10-20%,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在台灣近十年來發生率亦明顯上升,盛行率已來到25%,意指台灣有四分之一人口患有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及高危險族群胃與食道交接處有一肌肉組織為「下食道括約肌」,正常情形下這個括約肌會閉緊以避免胃裡的內容物反流進入食道處。以下五種狀況的民眾為好發胃食道逆流的族群:
( 一) 腹腔內壓力太大:肥胖( 特別是腰圍過大者,男性腰圍≥90 公分、女性腰圍≥ 80 公分) 或懷孕,因腹腔內壓力上升而導致下食道括約肌鬆弛。

另外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或吃太快,也會造成胃部一瞬間撐太大,來不及消化而導致胃酸逆流。

( 二) 下食道括約肌本身鬆弛:高齡者( 年齡≥65 歲) 其食道蠕動及胃本身的排空功能會逐漸減退,「年老」這個因素本身也會造成下食道括約肌鬆弛。

( 三) 胃酸過多:長期飲用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容易造成食道被胃酸侵蝕。另外抽菸、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 如巧克力、甜食、辛辣食物等) 也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尤其咖啡及甜食會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放鬆而加重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

( 四) 胃排空因素:高齡者( 年齡≥ 65歲)、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臥床者或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民眾會造成胃排空減弱。

( 五) 藥物因素:一些慢性病常使用的藥物可能會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放鬆而導致胃食道逆流。例如:鈣離子拮抗劑、鎮靜劑、抗副交感神經製劑、高血壓藥物等。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及處置當胃裡的內容物反流進入食道,帶酸性的物質便會造成心口灼熱、胸口悶痛,俗稱「火燒心」,這是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除此之外其他非典型症狀包括:噁心、嘴巴散發酸苦味、口臭、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早上聲音沙啞、咳嗽、容易喘。而胃食道逆流的處置與成因有很大的關聯,隨著症狀及好發原因不同,有不同的處置方式。

( 一) 減少腹腔內壓力:減肥/ 維持正常腰圍,飲食調整包括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用餐宜八分飽。

( 二) 促進胃排空及幫助消化:保持適當的運動,以及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減少久坐及避免長期臥床;糖尿病患者要好好控制血糖。

( 三) 減少胃酸過度分泌:調整飲食,包括避免咖啡因、巧克力、甜食、高油脂或辛辣等重口味的食物,戒除菸酒。

( 四) 藥物因素:如上所提到的部分慢性病藥物可能會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放鬆而導致胃食道逆流,病人可與自身醫師討論是否須調整。

( 五) 藥物治療:醫師會根據病人臨床的表現來評估胃鏡檢查的適應症及選擇藥物,藥物包括制酸劑( 中和胃酸功能)、H2 受體阻抗劑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可降低胃酸分泌)、胃腸蠕動促進劑( 可幫助胃排空)。

胃鏡檢查 揪出胃部疾病的好幫手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潰瘍很好的方式,經由病人口腔將胃鏡伸入消化道,醫師可透過鏡頭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是否有發炎、潰瘍、腫瘤及其他病灶,必要時會進行組織切片檢查。

檢查前
( 一) 禁食6-8 小時:早上檢查者自檢查前一晚午夜12 時以後禁食;下午檢查者自檢查當日早上8 點以後禁食。

( 二) 高齡者最好有家屬陪同。

( 三) 因需空腹,所以當日早晨不可服用降血糖藥物或針劑,在胃鏡檢查完成一小時後才可服用降血糖藥物。

檢查時
檢查過程約2-5 分鐘,有時會因個人的狀況或檢查時情況不同有所差異。檢查時病人採用左側躺姿勢,嘴巴含著口咬器。醫師會先在喉嚨噴麻醉劑,請含住,勿吐出。接著會將胃鏡由病人口中慢慢地插入胃部,此時請深呼吸放鬆心情,當管子到達喉嚨時做吞嚥動作,若有嘔吐感,可深呼吸減輕不適。

檢查後
為避免嗆到,檢查後一小時內禁止漱口、喝水或飲食。一小時後先喝少許的水,若沒有嗆到或其他不適,才可以開始進食。照胃鏡過程中有施行切片檢查或息肉切除者,一週內請勿劇烈運動、搭乘飛機,並避開生冷飲食及堅硬食物。檢查後部分病人會感覺喉嚨疼痛不適,一般2-3 天內症狀便會消失,可以生理食鹽水漱口以減輕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