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蛋白是什麼? 抽血就能檢查出癌症嗎?

文/馬偕紀念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團隊

在門診常會遇到病人慌張地拿著檢驗報告問:「醫師,我的甲型胎兒蛋白不正常,我會不會得了肝癌﹖」

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是一種由胎兒腸胃道、卵黃囊及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中。婦女懷孕肝臟所分泌之球蛋白,可以經由羊水,過程中,血清中的甲型胎兒蛋白會上升,大約在妊娠的第28 至32 週會達到最高。但如果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異常上升,仍必須考慮胎兒發育異常之可能。此外一些源自於生殖細胞的疾病,如畸胎瘤、神經管缺陷、生殖細胞瘤的病人,其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也有可能異常上升。

除了上述情況外,肝臟疾病也可能伴隨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上升,其中又以肝癌為最常見造成異常上升的疾病。因此甲型胎兒蛋白也被用作肝癌高危險群病人之篩檢工具,一般建議慢性肝炎(B 型肝炎、C 型肝炎) 病人每六個月、肝硬化病人每三個月應檢驗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濃度,若異常或持續上升,必須小心罹患肝癌之可能。

回答門診病人的提問,雖然甲型胎兒蛋白能拿來篩檢,然而光以檢驗AFP 血中濃度,無法作為診斷肝癌或生殖細胞瘤的絕對根據。但是,臨床上我們可以用它來作為評估或輔助性工具:AFP 值升高於400ng/ml 以上時,要懷疑有肝癌的可能:因為臨床上70% 的肝癌病人, 其AFP 會超過400ng/ml 以上。除肝癌外,肝細胞再生過程中也會分泌甲型胎兒蛋白,因此在肝炎、尤其急性肝炎或肝硬化病人身上,其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也可能上升,此種上升是間接反應肝細胞壞死後的再生,不過仍然必須小心排除肝癌的可能。

當AFP 的濃度持續性升高,特別是升至較高水準時,基本可排除肝功能波動導致的肝細胞再生活躍等因素,應高度懷疑肝癌,需要行進一步檢查。

簡而言之,出現甲型胎兒蛋白高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肝癌,但有這可能性,所以肝癌高危險群的病人必須合併其他檢查工具來追蹤,而非僅靠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檢驗。

此外甲型胎兒蛋白也可應用於肝癌治療後的追蹤,在治療前甲型胎兒蛋白高的肝癌病人,治療後若甲型胎兒蛋白下降回到正常範圍,代表治療效果好甚至肝癌完全清除;相反的,若治療後甲型胎兒蛋白持續上升或先下降後上升,則代表治療效果差或肝癌復發轉移。

但須注意並有一部分的肝癌病人其病程中甲型胎兒蛋白不會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甲型胎兒蛋白就無法當成診斷或追蹤的工具,因此在肝癌高危險群病人之追蹤篩檢上,不只要檢驗血清,還必須合併腹部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影像檢查,才能避免遺漏甲型胎兒蛋白正常之肝癌。

隨著國內保健觀念改變,許多民眾常會自費檢查許多腫瘤指數( 諸如:肝癌、肺癌、乳癌、大腸癌、卵巢癌等),然而如同甲型胎兒蛋白指數的例子,單就腫瘤指數異常或正常無法拿來當做罹癌與否的確據,若於健檢報告上出現異常,仍須尋求進一步的影像檢查、病理切片報告已取得最後的確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