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癌症非絕症 馬偕聯合照顧展特色

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侯人尹

2 歲的王小弟因全身不明原因多處出現瘀青紫斑,爸媽起先以為只是孩子好動碰撞所致,但近一個月斷斷續續的輕微發燒,最近一週食慾也明顯下降,經血液報告發現可能罹患急性白血病,需立即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大雄是14 歲的國中大男孩,平常熱愛打球,但最近常覺得膝蓋附近會腫脹痠痛,本來以為是運動受傷,休息幾天就會改善了,沒想到某天起床竟發現痛得無法走路,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罹患骨癌。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兒童癌症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台灣每年約有500 個新增病例,大部分兒童癌症的成因都是不明的,當我們身體的細胞發生突變,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控而異常增生,即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十大常見的兒童癌症為:
(1) 白血病( 急性淋巴性和急性骨髓性)
(2) 腦瘤
(3) 淋巴癌
(4) 神經母細胞瘤
(5) 生殖細胞瘤
(6) 惡性骨肉瘤
(7) 軟組織惡性腫瘤
(8) 威爾姆氏腫瘤
(9) 肝母細胞瘤
(10) 視網膜母細胞瘤

為什麼平常不以為意的小症狀,背後卻是癌症在作祟?家長們究竟該如何提高警覺,才能及早發現可能的兒童癌症?以下幾點提醒家長留意:

不明原因持續發燒:嬰幼兒常因病毒感染而發燒,然而若有超過2 星期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最好尋求小兒科專科醫師的協助,檢查是否有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可能性。

臉色蒼白、出血傾向:幼兒活動力都很旺盛,也常因碰撞而瘀青,但若在未碰撞的地方也出現出血點或瘀青、流鼻血、牙齦出血等,或者臉色蒼白、伴隨食慾活動力減低、體重減輕等症狀,均需就醫檢查是否為骨髓造血系統受到影響。

淋巴結腫大:淋巴腺在幼兒正常的生長發育期間可能會觸摸得到,也易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發炎腫大疼痛,但若有持續迅速長大的無痛且固定不動的淋巴結腫大,應盡速就醫檢查。

不明腫塊:身體或四肢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幫嬰幼兒洗澡時亦應注意是否有腹部變硬變脹,腹部腫瘤亦可能導致腸阻塞嘔吐而影響食慾。

神經症狀:頭痛伴隨嘔吐、複視、肢體無力、走路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運動不能協調、顏面神經麻痺、排泄功能異常、抽筋等。

瞳孔有異常反射光:俗稱貓眼,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症狀,可由眼底鏡檢查發現。

不明原因疼痛:若經常抱怨頭痛、肢體痛、胸痛、腹痛等,卻又找不出明顯原因,尤其夜晚睡覺會痛醒者。

兒童癌症有其特殊性,兒童癌症非絕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團隊採行「聯合照顧」(combined care) 模式:即每一位病童都接受所有主治醫師群的合作照護,每天舉行晨會針對住院病童討論治療計畫,由主治醫師專責每天一至二次病房巡診,全年無休,並結合護理師、社工師,院牧、關懷師以及床邊教師成為堅強的照護團隊,只要早期發現兒童癌症的病徵,給予適當的照護與關懷,不迷信偏方,痊癒機會較成年人為高。◎

14歲病童大腿病理性骨折,診斷為骨癌。

首圖:2歲病童,耳前淋巴結腫大,診斷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