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術兼修的醫界表率

■台東分院院長張冠宇醫師口述/臺北院區公共事務課王紀葳整理

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如何做個好醫生、如何當個好主管;我也從他身上,看到如何不斷努力的奮鬥過程。

進入馬偕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黃院長是當時的外科主任,他要求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要在淡水分院舉行晨會,而且不准遲到,除了嚴格要求學生準時之外,黃院長可以說是嚴苛律己。

嚴格要求 嚴苛待己

說實在的,當時也沒有人敢遲到,但當你還睡眼惺忪走進會議室,看到黃主任早已坐在定位時,還是會怕怕的,只見住院醫師一個個躡手躡腳的走進會議室,六點半晨會準時開始,一刻也沒有耽誤,即便凜冽的寒冬也是如此。

當時跟在他身邊學習,總有被罵不完的事,不是四、五十位病人的病況沒有背得滾瓜爛熟,就是開刀時位置不對、步驟不對,再不然就是病歷沒寫好,總而言之,可以說是有挑不完的錯,比起現在的和藹可親大相逕庭,這或許是信仰帶給他的轉變。

愛之深責之切

住院醫師是醫師養成的重要階段,在老師嚴格的督促之下,我們確實收穫許多,對於後輩,他可以容許學生有犯錯的時候,但一定要知錯能改,相同的錯誤絕不容許再犯,如果發生不可饒恕的錯誤,更可以用雷雨交加來形容,面對這種有形的壓力,轟天雷的個性,每個人都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怠惰;奇妙的是,愈是罵得兇,愈是「跟得緊」,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都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啊!

罵的愈多學的也愈多,就這樣日復一日,照顧病人沒有晝夜之分,但是往往有一種很怕睡醒的恐懼與不安,因為不知道天亮後又會有什麼新的挑戰?

這就是我的老師,對他的印象,只有一個「兇」字可以形容!當他脾氣一來,大夥鴉雀無聲,跟在他身邊學習,常常讓人緊張到不知所措,只能把神經繃緊,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始終跟隨著我們。

幾乎想要放棄

有一次實在被罵到無地自容,忍不住打了電話回家討救兵,當時寧可放棄總醫師從其他科的第一年住院醫師開始做起,也不想再走骨科了!電話那頭傳來父親的聲音:「你就那麼沒志氣嗎?」一時間,空氣凝結。是啊!我真的那麼沒有志氣嗎?就因為辛苦,所以要放棄嗎?就因為做得不夠好,所以要放棄了嗎?

電話掛上後,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再辛苦也沒關係,一定可以熬得過來的,因為病人需要我,而我有個好老師,在他身上有挖不盡的寶物,只要夠努力,相信可以成為一個好的骨科醫師。

敬畏之心始終存在

老師總是用最高標準要求我們,他的名言是「醫院很近,法院很遠」,也就是說,病人在任何時候有異常狀況,都要立刻向他報告,即使三更半打電話到老師家裡,他也不怨尤,甚至立即趕赴醫院處理,總比日後跑法院來得輕鬆。

對老師的敬畏之心常存,那怕接到黃院長的電話,也一定正襟危坐,直至今日也從不與黃院長並肩而行,永遠退居後方一小步的距離!

心繫台東深受感動

台東分院今日能茁壯成長,特別要感謝黃院長,當時擔任醫務副院長的他,每個月必定參加醫執會,二年來,搭乘飛機往返不下數十趟,除了協助台東分院建立制度外,黃院長也以實際行動支持台東分院的同仁,制定獎勵制度,提升員工福利,鼓勵員工進修,積極落實台東分院本土化的目標。

在SARS期間,人人「聞煞色變」,隨著疫情擴大,馬偕醫院成為全國收治最多病人的醫院。當時第一時間便想打電話關心黃院長的身體不要累倒,話筒還沒拿起來時,便接到黃院長的電話。

「台東有要緊嗎?」

「報告院長,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嗯!好,我相信你可以的。我沒有餘力照顧你,你可要撐住。」

「院長,自己多小心,要注意身體啊!」

「好!我知道了。」

就這樣簡單兩句話,不超過二分鐘的時間,結束了這通電話。在台北「戰況」如此吃緊還不忘關心台東分院,實在令人感動。

公正的好主管

黃院長不僅是位好醫師,也是一個好主管,他曾經說過,做為一個好主管應該要熟記人事規則,才能建立公正客觀標準,凡事照規矩走,不能破例,否則,就很難再確保公信力了。

是的!在他任職主管期間,總是用嚴格的標準看待部屬,要求自己,對員工的照顧更是不遺餘力,成為員工最好的後盾,有膽識、有擔當,足為全體馬偕人的表率。

感念院長的貢獻

黃院長即將屆齡榮退,望著他花白的頭髮,一方面高興他可以好好休息,卻又十分不捨在醫務、管理人生中,少了他的耳提面命。對馬偕醫院,他已思深憂遠、彈精竭慮,在他的人生過程中,著實讓馬偕醫院成長茁壯,開枝散葉,而他身上取之不盡的寶藏,或許可以藉著寫回憶錄來提醒後生晚輩,在行醫的路上,該如何成為一位德術兼修的好醫師。

願主賜福保守黃院長與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