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出生時742公克的小宏合併呼吸窘迫,且因壞死性腸炎等其他器官發育不全問題,經歷5次手術,在2歲前的早產兒追蹤門診中,因雙眼有高度散光與斜弱視,無法辨別3D立體空間;一耳輕度異常,無法聽到25-35分貝的微小聲音;肢體動作遲緩、雙腳走路平衡感不佳,在早療安排與治療下,現年5歲半的小宏體重18.5公斤,視力已從0.5進步到0.8,現在還學會溜直排輪。
為避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各種併發症帶來長期不良影響,馬偕兒童醫院早產兒團隊針對出生時體重低於或等於1,500 公克的巴掌仙子,於出生後持續追蹤至5 歲,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佳瑩( 見上圖) 表示,早產兒追蹤評估時間為矯正年齡6 個月、12 個月、24 個月及5 歲,由於1,500 公克以下的新生兒是在學齡期發生心理、學習及行為等問題的高危險群;因此,醫師強調,極低體重早產兒定期回診,包括視力、聽力、生長及心智動作發展等評估缺一不可。
林佳瑩醫師建議,早產兒應持續追蹤至少5 歲,若能早期發現發展遲緩兒,並提供適當且充分的早療,是很有希望孩子入學前各方面發展能追趕至正常,減少學習障礙,進入小學後能迅速融入、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
每年「早產兒回娘家」活動是早產兒家族聚會的一大盛事,透過發展評估、親職講座、交流分享等,可以讓家長更能掌握孩子發展情況。馬偕兒童醫院統計,2歲的早產兒追蹤率約接近九成,5 歲的早產兒追蹤率卻僅有五成。另外,根據馬偕兒童醫院分析早產兒基金會追蹤資料庫發現,全國持續追蹤至5 歲並且智力為異常的早產兒,約有近四成2 歲時智能為邊緣遲緩或正常。
透過每年持續的追蹤,馬偕新生兒科團隊可協助孩子們生長評估、身體檢查以及整體的神經動作發展篩檢,視情況轉介兒童神經科、復健科、兒童心智科進一步的評估追蹤,或者進入早療體系早期療育,也能達到早產兒追蹤的效果。
馬偕兒童醫院提醒,2 歲到5 歲是孩子學齡前的黃金關鍵成長階段,平時家長可增加親子共讀的時間,加強孩童語言及認知的發展,或者參加感覺統合的訓練或成長課程,幫孩子們安排適度的遊戲和體能活動、訓練粗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展,都對孩子們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