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急診社會工作師洪維婷
「急診社工也需要輪班?」、「急診社工是在做什麼?」上述問句是擔任馬偕急診社工以來,最熟悉的提問。
隨著時代進步,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家暴、經濟困難、家庭問題、人口老化,獨居長者急速攀升所衍生的照護問題等,讓「社工」行業日受重視。在醫療場域內的社工,早期主要協助病人因無力繳付醫療費用的經濟評估與補助,演變至今工作內容亦變得多樣化,在病人就醫的各個環節,以社會工作專業方法,陪伴患者度過因疾病所衍生的心理、情緒、病後照顧等諸多問題。
馬偕紀念醫院自1995 年健保制度實施後,為了因應急診病人大量增加,國內首創於急診設置專職社工師,協助醫病之間溝通,沿革至今,不分平假日均有社工師於白班及小夜時段及時提供服務。
一般而言,急診社工接觸的就醫民眾不外乎為病症急性發作、意外事故及法定保護性個案要求驗傷診療等類型。針對家暴、兒虐、性侵害等法定保護性個案來診時,除了提供緊急醫療處置外,社工專業也及時介入,同理病人的處境,從病人的思考脈絡和家庭背景與其討論因應之道,進行安全評估,體察相關需求,完成責任通報並連結相關資源。
若遭遇因意外事故或到院前死亡之個案,醫護人員在急救室內積極搶救,然而家屬多半在急救室外驚慌失措,此時護理師會立即照會社工安撫家屬情緒,提供相關醫療資訊,了解家屬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協助醫師進行病情說明時,家人更能知曉病情。倘若病人回天乏術,適時運用悲傷輔導技巧協助家屬和已逝者道別。讓家屬能在要求精確、迅速的急診「醫病」環境中,感受到「醫心」的品質。
近年來,民眾意識抬頭,但因不熟悉急診檢傷分級制度,認為在「急」診就醫,便要求速效、便利,且生理不適的當下常不耐久候,引發情緒,導致醫病關係緊張。這時居中的急診社工因為熟悉急診場域的醫療節奏,能體恤醫護人員的辛苦及難處,也能貼近病人、傾聽患者的心聲,同理病人和家屬的苦楚,協助病人認知病情進而配合醫療,減緩可能產生的衝突。
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業務申報資料統計,馬偕紀念醫院全年急診就醫病人將近18 萬人次,可見急診同仁工作負荷量之大。有社工加入至急診醫療團隊,擔任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橋梁,雖然急診瞬息萬變,有時就連社工師也力有未逮,但急診全體團隊仍然孜孜不倦,期盼以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給與每位來到及診的民眾,身、心、靈之全方位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