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東馬偕護理部督導李淑玲
在護理生涯中,協助家屬送走了摯愛的親人應該無數次了,其中有惆悵、不捨、不願或感慨,就是人之常情,往往習慣以專業去面對。但就是這麼一次,讓我覺得人生的盡頭我也一起經歷,而走得卻是這麼祥和、平靜,且如此的完美;彷彿這一路走,也讓我陪伴這個家庭、這一份恩怨及恩情如此圓滿落幕,無憾走完這一生,原來人生要的就這麼簡單。原本這不是數十歲的我們所能了解的,但走過這麼一回,我懂了!
在急診,最緊急的就是聽到急救廣播的代號,這一天……
一如往常的,聽到急救代號,飛奔到了急救室協助。研判是年紀大,臥床已久大約80 歲的一位男士,慣例評估個案是否符合安寧緩和條例,然後向家屬確認是否急救。這一切都是平常的步驟,好像例行公事,此時家屬提出不要讓他痛苦的想法,這也與我們評估相同,覺得這老人家符合條例,不要急救對他是一件好事,一切圓滿,就這樣啦!一般我會撫慰家人,陪伴家人與往生者訴說內心的不捨,然後離開醫院。
可是這時家人突然提出:病人的妹妹剛好要搭飛機去臺北,可不可以想辦法讓病人撐一下,我們去把他妹妹接來送他一程?一般的醫療急救考量就是沒心跳沒呼吸,決定善終就停止一切。如何撐一下呢?但基於家屬最終的要求,醫護人員當然是盡量配合。所以眼前需要的是給予一個安靜的環境,與舒服臥位,讓個案留在急診,為了等他的妹妹見他最後一面。
等待到的是一位受過日式教育的白髮婦人,穿著體面,步態輕盈,於是好奇的我,本著關懷,自然走向前去陪伴,只見婦人口中念念有詞,說完時對著個案鞠躬。轉頭看見我,突然對我說:「阿哩嘎多!阿哩嘎多!」然後挽著我的手,訴說因為嫂嫂的因素,兄妹已多年未碰面,怎麼知道再見時竟是最後一面。但婦人言談中沒有遺憾,取代的卻是滿滿的感恩。
好奇心驅使,我第一次陪著家屬一路走到地下室出口,那是一條長廊,是一條生命的長廊,她一邊走一邊訴說她的故事。哥哥跟她關係密切,她人生中的美好都是哥哥帶給她的;她說她的婚姻是哥哥安排的,在結婚當晚才知道新郎是誰,但這婚姻非常美滿。哥哥也常關心她婚後的生活,並陪著她的小孩一起成長,讓她的孩子當上了醫師。哥哥生病後,身為妹妹也想盡一分心力協助照顧及陪伴;卻不知道嫂嫂為何將哥哥送到安養中心,不讓他們碰面。剛剛在機場等待飛機時,冥冥之中她相信是哥哥讓她來得及回來見最後一面。
一路走過這一長廊,聽著家屬的故事,她這一輩子的影像彷彿一幕幕在眼前滑過。最後,哥哥上了靈車,她以九十度深深的鞠躬,道盡了她的感恩。她說:「我的哥哥連走了還是希望我無憾,哥哥的最後這一段路讓我陪了!」我落淚、感動,我也謝謝她讓我一起伴。這一次我也無憾,我也經歷他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