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希望-吉里巴斯轉診病人來臺求診之旅

文/臺北總院國際醫療中心管理師鄭丞恩

「James, will I be alright?」 ( 詹姆士,明天[ 動手術] 會順利吧? )
卡卡先生 (Mr. Kaka) 半坐半躺在病床上,小心翼翼的徵詢我的意見。我趨身向前,拍
拍他的肩膀。
「Don’t worry, our medical team will do their best to take care of you.」
( 別擔心,[ 馬偕的] 醫療團隊會盡心把你治療好的。)
我努力展現我最有信心的笑容回答他。卡卡先生吐了一口氣,露出招牌笑容並且將右手
伸出來與我握手。
「Thank you.」 ( 謝謝你。)

卡卡先生的笑容讓我想起第一次在機場與他碰面的時候。這些來自遠處的吉里巴斯轉診病人,在當地的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必須再經由馬偕紀念醫院的醫師核准,方可拿著政府提供的機票,千里迢迢飛來臺灣。途中他們必須經過在斐濟、香港漫長的轉機等候,加上高達17小時的飛行時間,整個行程大約要兩天。有
時候為了配合班機,還必須在斐濟多等候兩、三天。

經過這麼長的旅行,我在入境大廳迎接病人時,面對的通常是疲憊不堪的面容,夾雜著一點不安的表情。少數精神比較好的病人,像是卡卡先生,仍然不忘記給我一個微笑,用力握手並說:「Mauri !」念起來像是「苗栗」的招呼語,正是吉里巴斯話的「日安!」或「你好!」。我總是熱情地回應他們的抵達,並且簡短的跟
他們說明接機到入院的流程。他們似懂非懂的點頭,但是你可以猜想這些人現在只要相信你可以給他們一個躺下休息的地方,他們就會絕對信任你,跟隨你。

手術當天,卡卡先生在手術房的時間超過了預期,我忙到接近下班時間,準備收拾東西時,才驚覺為何都沒有收到病人手術結束的通知。回到家中,晚上眼睛依然不時盯著手機螢幕,等待消息。接近午夜,國際醫療的line 群組跳出了最新消息:「卡卡先生手術過程後,恢復狀況不佳,必須接上葉克膜維生。」一時心揪了一下,
想起前一晚才這麼有信心的跟病人保證,一整夜不得好眠。

轉診病人來到醫院後,通常會先接受許多檢查。在吉里巴斯醫療軟硬體皆缺乏的狀況下,病人的狀況通常無法肯定,必須來到臺灣之後才能確診。一旦確認要進行手術,我們就必須透過跟隨病人一同前來臺灣的吉國護士或醫師解釋複雜的醫學術語,就算是能夠透過英文和我們溝通的病人,也必須要有同胞護理師來居中協助。

病人住院期間,我們每天都會固定探訪,確保他們在生活上、與病房同仁的溝通上無礙。很多病人都是第一次出國,生活用品都沒有帶在身邊,我們就會在病人抵達醫院的當天,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如衛生紙、環保餐具等等。第一次來到已開發國家的病人,許多臺灣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對他們卻是必須學習的技能;如何使用電梯、如何使用沖水馬桶、怎麼看紅綠燈號誌,我們都必須細細叮嚀。然而有趣的是,他們可能沒有坐過
電梯,但是來臺的病人卻常常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或許是託遠行的親戚代為購買,他們與科技的距離既遙遠,卻又在眼前。

卡卡先生術後3 天,奇蹟地穩定下來,不再需要透過儀器維生,他慢慢恢復意識,探視他的時候,還可以簡單的跟我打招呼,過了幾個禮拜,他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有其他的同胞到病房探視他,陣陣笑聲傳出,之後順利出院。他對於手術的過程,還有後面驚險的那段日子沒有太多印像,或許是件好事。直到回國的那天,我在機場與他告別。

「Take care, Mr. Kaka. remember to keep exercising to keep yourself healthy,alright?」 ( 請多保重,卡卡先生。日常生活要持續復健與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Thank you. Please let me know when you visit Kiribati, ok?」 ( 謝謝你。你來吉里巴斯的時候,一定要讓我知道。) 卡卡先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誠懇的說。
「I will. Safe trip!」 ( 好的,一路順風! )

轉診病人遠渡重洋,來到異國求診,只為了求得治癒的希望。面對語言、飲食、文化的隔閡,吉里巴斯人用笑聲、正向思考和同伴彼此扶持撐過。我們能夠提供的就是盡可能幫助他們在治療之外的生活方面,減少認知差異,讓他們與醫院的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確保治療過程都能順利,病人可以安然的回國。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病人回國之後能夠持續的追蹤病情,不要浪費了臺灣醫療團隊的苦心。

卡卡先生回國後,我們在臉書偶爾交換彼此的近況,他也讓我知道他都有按時服藥、固定回診,並且持續復健在手術中受傷的右手。3 個月後,卡卡先生開心的跟我分享他的狀況已經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態,也能回到他的工作崗位上,真是令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