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完了,那然後呢?」獨留床頭卡 病童已返家

文/馬偕紀念醫院公共事務課王紀葳隨團採訪整理報導

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每年二次派遣行動醫療團前往吉里巴斯義診,十月初,由資深小兒胃腸科主治醫師楊俊仁擔任團長率七名團員出發,第一天看診即拉車前往南塔拉瓦的重鎮Betio。

吉里巴斯人民以當地語言為主,少數民眾可以透過英語溝通,因此當地跟診的護理師得身兼翻譯,狹小的診間內,天花板上轉啊轉的電風扇,將昏黃的燈光阻隔得一暗一明的,沒有電池的體重計、缺乏兒童身高測量尺,更
增添了看診時的不便。

吉國因水源缺乏,平常慣用雨水或依賴衛生堪慮的潟湖為生,許多幼齡的孩子皮膚與頭皮上出現數不清的毛囊炎,甚至造成皮膚膿瘍,楊俊仁醫師除了現場即時予以處理外,並透過護理師說明平日居家清潔護理的重要性,
這一來一往,一個病人的看診時間不下20 至30 分鐘。

待治療的病童 卻已被要求返家

四個月大的女童寶拉被媽媽抱著進入診間,乖巧的她不哭不鬧但活動力不佳,楊俊仁醫師發現其有明顯心雜音,囑託隔日務必再到此團在中央醫院心臟內科門診確認是否有心臟問題,果然經心臟內科林肇鋒醫師超音波檢查
發現為心室中隔缺損,於是楊俊仁醫師建議直接住院治療。

次日早上八點多,醫師在門診前趕去查房,床頭卡上的註記停留在當日的稍早,但病房內遍尋不到寶拉與家人的身影,詢問後才發現,寶拉已被醫師要求出院回家了,這讓投入兒童醫療近30 年的楊俊仁十分震撼,原來一切的問題來自於診斷之後,不禁興起「那然後呢?」的無奈。

病歷卡還掛床尾,但小病人已出院回家了

缺乏檢查儀器的醫院,像是沒有刀劍就要上戰場的士兵,焦急不足以改變現況,但憂心之情卻溢於言表。

楊俊仁也提到,與寶拉同病室內有一位吊著點滴的二歲小男孩,呼吸急促且活動力差,他建議應該要讓孩子照X 光,但沒有獲得主責照顧的醫師認同,於是在第二天寶拉離院的同時,很不幸的也接到小男孩前一晚已不治的消息,死因認為是敗血症引起。

楊俊仁醫師( 左) 在簡單的環境下為吉國兒童看診

楊俊仁感慨地表示,台灣很多的醫療行為都是基於病人安全與福祉考量,醫病之間,總是期待可以「再多做一點」,但這種現象卻衝擊了健保制度,臨床醫師不是神,手無寸鐵的結果只能慷慨赴義,既然不能改變現況,就從最簡單的基本衛教做起。

嬰幼兒營養失衡 哺育觀念待加強

在吉國,由於世界衞生組織的積極推動,產婦哺餵新生兒純母乳至六個月大比例極高,但當地民眾普遍營養匱乏和不均,母乳養分是否足夠支應寶寶的成長為一重要課題,且因經濟困難,母乳不足和後續的副食品添加是否均
衡便成為隱憂。

牆上貼上大張白報紙做為投影螢幕,十分克難式的進行演講

當地嬰兒配方奶粉價格昂貴,不少孩子喝的是加了糖、可可粉甚至椰子油的奶水,以期減少奶粉的支出,並讓孩子增加飽足感,但如此卻造成嬰幼兒嚴重的營養失衡,形成吉國孩童健全發展的一大隱憂,加上家庭計劃沒有
落實,宗教信仰不允許人工流產,家裡有四、五個小孩以上甚為普遍,對家庭經濟負擔可說是雪上加霜。

把握在吉國一周的時間,楊俊仁盡量和當地醫師和護理人員溝通,甚至對從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醫學院來實習的醫師上課時也不放過,灌輸嬰幼兒營養和副食品添加的最新知識,希望可以藉著正確的衛教,矯正吉國民眾
普遍錯誤的哺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