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孫培倫
黴菌是什麼?
黴菌普遍存在於環境四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餐桌上的各式菇類、香噴噴的麵包、夜市的臭豆腐、增色添味用的醬油、味噌湯裡的味噌和柴魚片等,都是黴菌本身、或是經由黴菌加工所製成的,可以說沒有黴菌我們就難以生活了。但是,黴菌也有令人頭疼的地方,尤其是「癬」-一種黴菌感染人體所造成,古老又難纏的疾病。
我的身體發黴了?!
黴菌家族中有一個特別的成員,名為「皮癬菌」,專門以人類及動物的角質為營養來源。當它感染到人體上,就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癬,如頭癬、體癬、股癬、足癬(香港腳)、甲癬(灰趾甲)等。
在臨床上,體癬有著一圈圈帶屑的紅疹,其共同的特徵就是癢。若不加以治療,紅疹就會如水波般向外擴散,強烈的搔癢症狀常使病人難以入眠。
另一種常見的黴菌感染則是足癬,特徵是腳掌、腳縫脫皮,但不一定會有搔癢的症狀,常使人掉以輕心,以為只是腳皮較多而不以為意。然而,一旦全面爆發時,就會令人腳癢難捱,甚至半夜抓狂到想把整片腳皮剉下來。足癬的另一個危險,在於腳縫脫皮的傷口,容易成為細菌入侵人體的管道,甚至造成下肢蜂窩組織炎,不可不慎。
至於趾甲的黴菌感染-灰趾甲,台語俗稱「臭甲」,通常伴隨足癬發生;引起此病的黴菌種類非常多,皮癬菌則是最常見的。倘若放著香港腳不治療,黴菌的菌絲就會沿著皮膚侵入趾甲內,趾甲常會有黃、厚、濁、厚、脆等症狀,變形的趾甲也可能引起甲溝炎,不但疼痛,也是感染的大本營,使得足癬更難痊癒。由於趾甲很厚,感染的部位又在腳趾深層,通常外用藥的治療效果不彰,多需使用口服抗黴菌藥才得以治療。
口服抗黴菌藥不可怕
許多病人一聽到要吃治療黴菌的藥,就本能地拒絕醫師,彷彿要接受百死一生的治療一樣。這種反應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少數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在媒體渲染誇大的報導後,讓治療灰趾甲與爆肝被劃上等號;抗黴菌口服藥成了過街老鼠,而建議病人吃藥治療的醫師都成了沒良心的醫師。其實,只要事前確認肝功能的狀況,依醫師指示用藥,並在治療期間追蹤肝功能指數,大部分病人都能順利完成療程,灰趾甲也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因此不必因噎廢食。
寵物也需要檢查?!
隨著飼養寵物風氣的盛行,近年皮膚科門診看到不少被動物傳染黴菌的案例。這類黴菌原本生存在動物的皮膚上,透過飼主和動物的親密接觸,帶有黴菌菌絲的皮屑可能就黏到飼主身上,造成體癬或頭癬。而各種黴菌有著不同的動物宿主,最常發現由貓狗傳染給人的是犬小孢子菌,鬚癬毛癬菌則常經由鼠兔傳染。因此,必須經由黴菌培養後確定感染菌的種類,才可以協助醫師找到傳染的來源,由根本徹底治療。
馬偕醫院的黴菌門診
本院在黴菌感染症方面,提供了完整的諮詢、診斷、及治療服務。透過皮膚病灶的顯微鏡檢查,可以快速診斷出是否為黴菌感染;皮屑及病甲的黴菌培養,則可以找出導致疾病的黴菌,提供醫師選擇適當的治療藥物,並進一步推測黴菌可能的感染來源,以降低再度感染或傳染給家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