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與領航 淺談甲狀腺癌個案照護

文/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邱翊菲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
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 章10 節》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症,近年來發生率逐漸上升,在台灣已成為國人第9大常見癌症,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

小於2 公分的甲狀腺癌約占八成之多,近年拜健康檢查普及化所賜,使得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甲狀腺癌能被即時診斷與治療。

雖然多數甲狀腺癌預後良好,然而病人仍然得面對罹癌的衝擊、治療期間的身體不適,若是對於疾病以及醫療方針不夠了解,容易產生不安、焦慮的情緒。不僅是病人本身,一旁的照顧者亦可能徬徨失措。此時的病人與家屬就像是在汪洋大海中迷途的船隻,而腫瘤個案管理師便是經驗豐富的領航員,指引方向,陪伴他們安然駛往目的地。

馬偕紀念醫院於2014 年3 月成立「甲狀腺癌多專科團隊」,團隊成員包含:一般外科醫師、內分泌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核子醫學科醫師、病理科醫師與個案管理師,共同提供專業照護。其中個管師是醫療團隊、病人、家屬三方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梁。

從病人確立診斷開始,就會有專屬個管師主動與病人或家屬聯繫,力求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能增進病人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並且個管師將協助串連醫療資源,讓每個個案都能擁有「以病人為中心」的連續性醫療照護,提升癌症診療照護品質及正向醫病關係。

如同以賽亞書41 章10 節所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個管師陪伴甲狀腺癌病人完整經歷診斷、治療與追蹤過程,使病家有足夠能力面對繁複且漫長的癌症治療。

手術是甲狀腺癌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作為後續治療的依據。術後初期,病人需密切觀察有無以下合併症及其徵象:

◆ 感染或出血:觀察傷口周圍是否有出現紅、腫、熱、痛、滲液或發燒;返家後保持傷口乾燥,建議術後一個月內勿游泳或從事劇烈活動。

◆ 低血鈣:常發生於術後24 至72 小時,可能是永久或暫時性的。常見症狀有嘴唇、四肢出現麻木或刺痛感,嚴重時甚至出現抽搐或痙攣,建議可多攝取奶類、小魚乾、黑芝麻、起司等含鈣量較高食物,必要時補充鈣片與維生素D。

◆ 吞嚥困難或異物感:因傷口所致,術後病人的食物溫度以室溫至冰涼為佳,可減輕水腫不適及出血情形。吞嚥疼痛時,可吃冰冷食物或飲料,如冰淇淋、布丁等舒緩。

◆ 聲音沙啞:來自於癌症侵犯或手術過程引起的喉返神經麻痺或受損,多半會在六個月內逐漸適應與恢復,必要時可轉診至耳鼻喉科尋求語言治療協助以改善此症狀。

◆ 疤痕組織:待傷口完全癒合即可適時按摩傷口,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感,另可配合使用除疤產品預防疤痕組織過度增生。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 治療是甲狀腺癌特有的治療方式,原理是利用甲狀腺癌細胞可以攝取碘的特性,在病人口服放射碘後,使體內甲狀腺濾泡細胞及甲狀腺癌細胞先獲取到放射碘,並被放射碘清除破壞。

此種治療方式不太會影響到其他細胞組織,但治療前須採取低碘飲食及暫停甲狀腺素,使體內甲促素濃度提升以利治療。然而此時病人易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狀與飲食準備困難等問題;此外,碘131 為具輻射的化學藥品,返家後該如何自我隔離以及對於其副作用與心理壓力的調適等,往往都是個案或家屬最困惑、最需要個管師協助的地方。

治癒後的自我保健

在治療結束後,病人常有雨過天晴、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有時許多擔心害怕也悄悄成形。例如:擔心疾病是否復發、罹癌的陰影等疾病適應問題,這時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陪伴外,也別忘了轉達主治醫師與個管師,必要時可轉介心理師或社工師,透過其專業,除了能幫助病人及家屬適應疾病外,也能盡早回到正常生活軌道中。切記,除了身體要恢復健康,也別忽略心理層面的健康照護喔!

甲狀腺癌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治療後除需定期回診追蹤、按時補充甲狀腺素與審視有無甲狀腺功能不足症狀外,「維持正常作息」、「懂得壓力調適」與「養成規律運動」更是甲狀腺癌病人維持健康,要時時放在心上並落實執行的三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