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三問 醫療決策不慌亂

急性大範圍腦中風的他(她)發生腦疝脫時,要選擇手術嗎?

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外科暨神經重症加護病房護理長李珍珍

當急性腦中風病人突然發生意識改變,血壓、心律及呼吸不穩定,經由緊急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腦水腫並且引發腦疝脫,家屬將會面臨醫師詢問是否同意進行手術來改善問題,此時家屬一定很慌亂且心中有疑問:為何急性腦中風病人會出現腦疝脫?

腦疝脫是腦部組織中風受損後,會產生受傷後的發炎反應,就像身體其他部位受損後會發炎腫大一樣,不一樣的是腦部容量有限,當發生大範圍腦中風後,腦水腫會造成所謂的「腦疝脫」,通常在中風後的3 至5 天內發生,這種狀況相當惡性,腦疝脫可能造成腦幹的壓迫,或是腦壓增加導致腦血流不足的惡性循環,因此有相當高的死亡率及合併症。

為了幫助病人及家屬獲得合宜的醫療照護品質,國民健康署呼籲要「就醫三問」,詳加瞭解多元醫療選擇、評估各項方案的風險利弊,才能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定。每一種醫療方式都各有利弊,他人的選擇不見得適合自己,因此問對問題非常重要。當發生腦疝脫時,可透過「就醫三問」來釐清問題。

第一問:我有哪些選擇?

首先,依照病況,醫護人員會利用如簡報、表單等具有圖片的決策輔助工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家屬說明腦疝脫二種治療方式:開顱減壓手術及內科保守治療,使病人及家屬經由解說能清楚瞭解治療方案。

第二問:這些方案的優點跟風險是什麼?

馬偕紀念醫院提供「開顱減壓手術」及「內科保守治療」的決策輔助工具,呈現兩者在降低腦壓、可否進行腦壓監測、有哪些風險以及是否有自費項目等異同。並依據患者年齡進行分析,比較兩種方案在「死亡比率」、「完
全臥床或生活無法自理程度」以及「恢復至能獨立行走且日常生活僅需些許幫助的程度」等三項的差異。藉此讓家屬進一步瞭解治療方案與潛在風險,一併考量病人生病前曾表達的意願,評估選擇治療方案的優先順序。

第三問:我要如何得到幫助,才能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為落實更好的醫病溝通,當家屬在面臨腦疝脫治療抉擇時,馬偕紀念醫院即會主動提供腦疝脫治療的相關資訊以及決策輔助工具,主動讓家屬認識問題,並且給予充分的時間釐清問題與詢問,考量病人本人與家人對於將來
長期照護的意願,以做出符合預期的最佳醫療選擇,讓健康照護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