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博士專櫃與評鑑 呈現馬偕的人文精神與醫學教育

■淡水院區圖書組組長劉淑容

5月24日清晨六點,我自淡水河口搭上公車,行經淡水捷運站時,自20公尺處衝上來一群歐巴桑,一陣熙嚷熱鬧間她們彼此對話著:「今天什麼日子……當然要早點到」;「沒搭免費巴士沒關係啦!錢再賺就有」;「不知道會不會考CPR?真緊張呢!」至此,我不禁莞爾,原來是自己人。阿姨們為了6S及評鑑,每個人都卯足了勁的工作到腰酸背痛,今天還抱有輸人不輸陣的志氣,真令人敬佩!評鑑在馬偕,真的是全院落實了!

時空的變遷
四年一次的醫院評鑑感覺更像是三年一輪,因為有整整一年是密集式的開會,資料收集,文字修改及預評。每次的評鑑條文更會因時空的變遷而有不同的強調重點,若以圖書館相關之條文遞演來看,從多年前的一整章節演化至今只出現在「教學醫院評鑑」的二碼二小點。當時醫策會為提昇院方對教學資源的重視,強調的是硬體的建置,為此各大醫學中心圖書館一陣改建風潮,規模動輒數百坪,同道之間彼此互相較勁,名查暗訪的比坪數、比館藏量、比開館時數……,就算無法成為龍首但亦不能淪為雞尾。

找出自有特色
100年的評鑑基準則重視無時空限制的網路服務與全方位的館藏,以符合所有人員的專業需求,並明定「購置之圖書、期刊應包含醫學、人文、倫理、法律、品質、病人健康教育等領域」。為符合評鑑要求,圖書館於民國97年即設置醫學倫理、醫學法律及醫療品質圖書專櫃於入口處,以方便員工閱讀與推廣。但人文圖書館藏卻是首次出現在條文中,其內涵意義值得探討。記得剛進醫學圖書館時,主管即指示:本館只收醫學專業圖書,非醫學圖書不得採購也未曾在本館書架現過芳蹤。曾幾何時,醫學教育改變了方針,學界咸認為:醫學教育應施予學生全人之人文教育,以培育「人性關懷」特質的醫護專業人員為目標。「良醫」不能只著眼於疾病本身,而是應該用不同的角度,看見病人與家屬的身心病痛,並親身體會助人的意義與感受。當我在網路搜尋各醫學院的課程目標中,本院的使命清楚的浮現在腦海:「以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提供民眾身、心、靈全人之醫治……」。此時我開始思索:圖書館除了努力填滿書架上的人文資料外,如何找出本館特色並感動評鑑委員應是勝出的關鍵。於是在醫教部許希賢主任的支持下,淡水圖書組決定設立「馬偕博士專櫃」,將在牆角的圖書扶拂去灰塵,擺上台面,我們企圖以麻雀雖小的信心博取最大的效益。

先瞭解歷史再有做法
感謝主!在馬偕的第二十一個年頭,我因為評鑑而K完馬偕博士的「臺灣遙寄」,以前我只知道他在台灣拔了兩萬一千顆牙齒、建立臺灣第一所西醫館也就是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但是,當我隨著泛黃的書頁走完他在臺灣傳道行醫的三十年歲月,我終於完全瞭解馬偕博士為了這個撮薾小島的人民無怨悔的犧牲奉獻。他寧願冒著被原住民殺頭的危險也要深入部落義診與宣教;送給視他如豺狼的農民蔬菜種子期盼能改善村民的經濟與營養;他還是位地質專家與民俗學者,例如在書中第36頁,詳細敘述他在基隆傳道時,海嘯發生的驚人實況。那個年代,應該沒有一位台灣人比這個黑鬚番更了解這塊土地了,馬偕博士總是先看到「人」再看到「疾病」,這正是醫學人文的典範。圖書館的專櫃也是因為先瞭解「歷史」再有「做法」,有了發自內心的感動與喜悅,加上淡水圖書館全體組員的努力,得以使我信心滿滿的在評鑑委員面前用最真誠的話語娓娓道來,讓他們知道馬偕的人文精神與醫學教育百年來一直奉行不變。

後記
此次評鑑,「馬偕博士專櫃」確實發揮了效益;評鑑委員們也在溫馨優美的「喜閱室」感受到院方照顧員工的用心;圖書館的實證醫學課程及成就亦備受主委讚揚……。這些成果都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多年來圖書組團隊孜孜不倦的在這塊園地默默耕耘累積所得,以及充份授權的主管給我們揮灑的舞台。最後要感謝的是廣大的「熱血圖書館之友」們提供寶貴意見,尤其是院牧部寶貝姐的私人珍藏豐富了專櫃。未來,淡水圖書組將持續收藏馬偕博士相關資料,永續發展成為特色館藏,期待能永久保存馬偕精神,並能以更完整的面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