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泰北宣教醫療團-感動感想與檢討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祁栢慶

感謝馬偕醫院院牧部能讓我參加這次韋典良牧師及張幸助長老所帶領的2011年泰北宣教醫療團,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到十二月十九日,為期七天的宣教醫療團。

我們的團隊
這次參與醫療組的同工有一般外科魏銓延醫師、胸腔內科施慧瑄醫師、新竹分院牙科邱雅音醫師,還有我一起提供泰北阿卡部落醫療服務;負責掛號組的同工有台北心臟超音波室前主任吳秀娥、新竹護理部事務員邱若慧、淡水急診護理師許慧珍及外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蘇怡蓁、台北檢驗科醫檢師陳毓芳;負責發藥並協助教導阿卡族人如何服用藥物的同工有淡水放射科王美蘭放射師、淡水內科加護病房林涵璘護理師與李秀貞護理師,以及台北三樓內科病房林佑純護理師;藥局組的同工有放射腫瘤科放射師江昆陽和、護理師張譯中、周宛瑾與吳家瑜。還有很重要的是「禱告組」的工作,韋牧師、琴憫姐和莉慈關懷師-為飽受病痛的阿卡族人禱告,透過禱告,讓上帝的力量醫治阿卡族人,將平安與喜樂分享給大家。

山裡面的醫療感想與檢討
這次參與這個醫療團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在山區醫療服務的感覺,讓我回想起當住院醫師時去新竹尖石鄉的巡迴醫療。很深的山、很多的綠蔭、冷冷的空氣,沒有光害的星空。但是這次的山區連馬路都沒有,而且病人講的話是我們聽不懂的阿卡語,是需要透過當地志工的翻譯才能替他們看病。病人說不一樣的語言,透過比手畫腳和翻譯協助詢問病史,又讓我回憶起在吉里巴斯參加國際醫療的感覺,都讓人想學一些當地話跟部落裡的人溝通,可是都徒勞無功。這讓我不禁要敬佩一下掛號組的同工,尤其是用心的若惠姐。用心的若惠姐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就可以把阿卡話學的很好。病人的基本資料還有詳細的主訴在掛號的時候就都已經記錄好了,這讓我們在看診的時候省去不少麻煩。若惠姐說:「很高興參加這個泰北阿卡的宣教醫療團。大家有很好的分工和很好的合作,掛號組有秀娥姐的幫忙,她很知道該怎麼做,就像診間小姐一樣知道什麼時候要叫病人,讓整個帶病人看診的流程很順暢。……不過有幾個小地方覺得可以更好的是,在帶的物品方面可以更齊全一些,比如說血壓計可以多帶一台,其他還有血糖機跟耳溫槍。」

在這些物資缺乏、醫療不方便的環境,總是讓人覺得想要做得更多而準備永遠不足。例如這次我們上山後才發現準備的藥品沒有適合給小朋友喝的藥水,這就讓我要讚嘆一下我們這次強而有力的藥局組,除了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配藥包裝,又因為沒有藥水的關係,很多藥物都要磨粉給小朋友使用,藥局的大家將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正確,還不時的提醒醫療組的我們什麼藥快用完了,讓醫療組在看診的時候可以放心的開藥,而沒有後顧之憂。對於當地流行病學不了解的關係而準備了很多「文明病的用藥」,比如說:控制血壓的利尿劑還有糖尿病的降血糖用藥,在當地絕大多數務農、運動量很充足的族人身上,這些治療高血壓高血糖的藥幾乎是無用武之地。這次甚至一開始沒有準備寄生蟲的打蟲藥,而是在當地藥局購買才帶上山。事後檢討該如何準備的藥品部分,我們對於病人的族群、年齡分布、常見疾病與疾病盛行率,都最好能有些統計資料作為根據。新竹尖石的巡迴醫療所準備的藥品很值得參考。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跟當地的醫院例如:Overbrook hospital及Bangkok Christian Hospital合作,參加他們的年度山區巡迴醫療。

除了藥品的提供之外,這次還有中醫師執照的魏醫師及施醫師。看診之餘還幫病人針灸,有不少阿卡部落的族人,看完我的診拿了藥之後,表情似乎有點失望的坐著不走,詢問之後,才曉得他們想要改掛「針灸」門診。於是乎,魏醫師準備的三百支針跟灸一下子就用完了。除了傳統醫療的「針灸」門診之外,這次還有邱雅音醫師的牙科門診。邱醫師相當的用心,除了準備看蛀牙與補牙需要的器材外,還準備了很多很多的牙膏牙刷給當地的小朋友,並幫山裡和宣教中心的小朋友塗氟膠,也在宣教中心教他們的小朋友如何刷牙使用牙線。邱醫師的用心除了讓大家很感動之外,更讓只是看看病、開開藥的我深感慚愧。準備的藥不但量不足,每個病人頂多三到五天,種類也不齊全,連基本的小兒感冒藥水和驅蟲藥都沒有,實在是頗有遺憾。就像很讓昆揚感動的事情是:「在甲滴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提供任何的醫療或者藥物,都還沒有提供任何服務,當地的居民就前來跟我們握手表示歡迎我們,讓我們覺得下次可以做得的更好。」

回過頭來想,「怎樣的準備才算是足夠跟齊全?」或者「怎麼才能提供居民更長久的醫療照顧?」恐怕就算是在山裡開間診所也無法稱得上完全。在第一站的義診時我還不斷的問自己:「帶再多的藥,病人或許可以多拿個一兩天,從三五天變成五到七天,然而,藥吃完之後呢?疾病復萌仍然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儘管如此,阿卡居民仍然樂意前來看診跟拿藥,為的是什麼?最後一天義診時,偶然一瞥某位阿卡族阿嬤領到藥的神情終於懂了。她所求的其實不只是三五天的藥,也不是這三五天的藥可以帶給她的助益。他們所求的其實是「獲得關愛,得到治療」的感覺,是一個「平安」的心,我們能做的是盡一己之所能,儘管可能只是微薄之力,透過上帝的幫助,祈求上帝的力量能將這份平安傳達給需要的病人。

山裡面的傳道與喜樂
在甲滴的教堂是一個簡單的木造屋子,可以感覺的到木頭的窗子在寒冷的時候擋不住什麼風,好在白天的時候,太陽很大、很曬,但是不至於炎熱。時逢聖誕節前,教會的執事和當地的居民安排了表演歡迎我們這些遠到前來的朋友。當地居民「盛裝」穿著只有重要節慶才會穿的阿卡族傳統服飾跟我們一起聽牧師佈道, 並且還準備詩歌跟我們分享。當地的小朋友和大朋友準備了三首舞蹈表演歡迎我們,可以感覺的出來他們真的是很有用心,就像昆揚說的:「我們還沒有提供任何的醫療或者藥物,還沒有提供任何服務,當地的居民就前來跟我們握手表示歡迎。」涵璘也覺得:「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做得很少,但他們為了我們的到來,花費很大的心思準備,甚至會讓我們有一種打擾到他們的感覺。例如,為了讓我們睡得好還幫我們找床、找地方睡、準備食物給我們。讓我們覺得其實自己才是被照顧的人。」

我們除了提供一些些微薄的暫時的醫療資源,還有可以做的就是準備糖果小玩具和娃娃給山裡面的小朋友,看到山裡面的阿卡孩童天真無邪的笑容常常會讓人感覺到身在都市的我們反而是容易感覺不開心和不滿足的人。就像佑純跟大家所分享,她覺得:「貧瘠可憐並不是阿卡族人,反而是我們這些都市人。因為我們拿我們有的跟他們相比,我們有屋子住、有工作、有收入、有熱水可以洗澡,相較之下我們覺得他們貧瘠,但我們有他們天真的微笑嗎?有對不認識的人有善良的心嗎?我們有開心唱詩歌的笑容嗎?每個拿藥的人都會跟我們說聲謝謝,現在多少人在醫院拿藥,都覺得付錢的是大爺,我們有她們這種感恩的心嗎?我想是我們看到了自己的貧瘠。謝謝阿卡族人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回嘎的時候發小貼紙給那邊的小朋友時,讓我千迴百轉:「他們會想要貼紙這種東西嗎?這些台灣的小孩司空見慣甚至不屑一顧的小貼紙,山裡面的孩子會想要嗎?」事後證明,是我想太多,因為小朋友搶貼紙跟搶紅包一樣。這些貼紙他們可能有人會保存很久,有人會當下拿起來跟其他小朋友鬧著完互貼,貼完之後,可能過一陣子後也不會有什麼印象。不過,可以讓人很確定的是那些小朋友拿到貼紙或者小禮物時的心情是喜樂的。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張小貼紙或者一顆小糖果,就可以傳達這喜樂的心情。就像怡蓁分享的故事,在第一天跟診後,有個阿卡阿嬤背著一個小孩,怡蓁放了一顆糖到那的小朋友的嘴巴裡,想了一下,覺得也該給阿嬤一顆糖,因為阿嬤背著小朋友沒辦法拿而且手又不太乾淨,我就直接把糖果放到阿嬤嘴巴裡,阿嬤一開始有點訝異,然後吃糖時眼睛泛著淚光看著怡蓁。在後來一起照相時,那位阿嬤一直在怡蓁旁邊兩手拍著她。

展望
在對泰北當地阿卡人的醫療方面,個人有些小小的希望,除了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之外,我們在新竹的巡迴醫療、在甘比亞、斐濟和吉里巴斯的國際醫療,有很多很好的模式可以參考。除了藥品的服務之外,還可以考慮轉介的制度,除了轉介到清萊或者曼谷的基督教醫院,甚至也可以考慮轉介到台灣,到馬偕醫院接受治療。此外,當地阿卡部落更需要的是公共衛生基礎的建立及流行病學的研究,例如Overbrook hospital 的院長有說彰化基督教醫院正在跟他們合作如何讓山區部落有乾淨的飲用水,他也提到說或許我們也可以一齊加入。

再者是各醫院間的合作,例如彰化基督教醫院每年也都會有泰北阿卡的國際醫療事務,他們都會跟Overbrook hospital的年度山區義診一齊行動,配合當地醫院的醫療物資,相信可以做得更多、造福更多的阿卡族人。

結語
這次的泰北宣教醫療團,雖然說是去「宣教傳道」和「提供醫療」,卻讓我發現其實被傳道的是我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之中讓我更加學習到平安跟喜樂,感受到一己之力的有限,更加體會到大能的上帝的信心,希望還有不論族群不論種族的愛。下山之後在曼谷,可能因為大家在山上太辛苦,也可能因為泰國水災剛過境,很多同工在曼谷一一出現急性腸胃炎的症狀,而在最後的禮拜天去曼谷黃橋理事堂掛號,接受當地的醫療。讓我體會到我們自己也是需要醫療的。有上帝的保守我們一行人都能平安的歸來。也希望上帝可以繼續保守著我們與阿卡族人未來的日子,都能平安喜樂,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