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科門診護理師余玉惠
癲癇是一種腦神經不正常放電的狀態,依放電的位置及放電的狀態可分為全身性發作及局部性發作,常見的表現有:
強直陣攣性發作( 大發作)
有時先大叫一聲後突然倒地、會喪失意識,無法呼吸而臉色發黑、眼睛上吊、牙關緊閉甚至咬到舌頭而出血;口吐白沫、全身肌肉呈僵直性痙攣,爾後即變為全身性陣攣抽搐,也常伴有大小便失禁。發作完會疲倦嗜睡、意識混亂及失憶的現象,持續時間大約1-3 分鐘。
失神發作( 小發作)
短暫的意識障礙呈失神狀態,表情呆滯,眼睛直視或反覆眨眼,常迫使暫停正在進行的工作,發作完不會疲倦及意識混亂,所以旁人常會沒感覺,持續時間大約數秒至30 秒,常因此影響到學業及工作表現。
複合式部分發作
有時會有前兆( 如看到閃光、舌上有金屬味、聽到或聞到不尋常的聲音或味道),短暫意識障礙,合併不自主運動( 喃喃自語、搓弄雙手、撥弄衣服、反覆解扣鈕釦、發出怪聲、到處亂走跑步),發作完會頭痛、失憶、嗜睡及全身無力,有時會變成大發作。
引起癲癇症的原因
任何會傷害腦神經的狀況都可能引起癲癇症的發作,常見的原因有:生產傷害、發炎疾病( 腦炎、腦膜炎)、代謝異常( 缺氧、電解質不平衡)、內分泌異常( 低血糖症)、頭部外傷、腦瘤、腦血管疾病( 腦中風、腦血管畸形)、腦部退化疾病( 含失智症);也可能因為不當藥物濫用( 毒品、鎮靜劑)、情緒、壓力、失眠、聲光等刺激引發。
引起癲癇症發作的原因有些防不勝防,有些卻可以避免,一旦腦神經經常不正常放電,對腦細胞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平日要注意應均衡飲食,睡眠充足,適當的運動、避免壓力,維持情緒愉快穩定,並且不過度疲勞,避免熬夜及過度的聲光刺激。
癲癇症患者應注意
癲癇症患者也需注意不要喝酒過量,一旦要戒酒須慢慢減量,維持腦細胞穩定。有懷孕計畫的女性,更須與醫師配合;可聽從醫師建議選擇較安全的藥物,藥物傷害不但遠比癲癇發作時造成的傷害還要低,影響遺傳的機率不高,也可補充葉酸幫助維持神經功能。
生活上,癲癇患者應避免從事危險的工作及活動,例如需要進行高空作業的職業、登山、游泳等,活動時盡量有同伴隨行,另外目前台灣並不發給癲癇患者駕照,居家環境擺設要簡單化,以免發作時碰撞而受傷。
患者可隨身攜帶癲癇日誌,記錄發作時的形態及時間,以利醫師調整藥物,降低發作的次數,甚而達到不發作。
癲癇發作的特徵是不定時的突然復發,雖短暫卻具有危險性,發作的當下該採取哪些緊急措施呢?以下注意事項可以讓我們確實的幫助到病人:
◆ 讓病人平躺,用柔軟的東西保護頭部,移開會造成傷害的傢俱及物品。
◆ 維持呼吸道通暢,解開衣領,協助側臥,以防被嘔吐物或口水嗆到。
◆ 勿強行撬開牙關,以免造成牙齒脫落,反而阻塞呼吸道。
◆ 勿強行約束或壓制,因是不自主運動,易造成傷害,例如骨折。
◆ 未清醒前勿餵食,尤其流質性食品,例如開水或飲料,以免嗆到。
◆ 未清醒前,讓病人安靜休息在旁陪伴,給予適時的幫助。
◆ 觀察及記錄發作形態、時間,以利醫師後續診斷。
若持續發作超過5 分鐘、意識一直不清醒、有造成外傷時,須立即送醫。癲癇是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頭部是很脆弱的器官,更應該多加保護,只要隨時保持身心輕鬆愉快,家人及病人不要過度的保護,給予適度支持陪伴,注意安全,加上現代醫學及藥物的進步,增加民眾對癲癇症的認識及認同,病人與正常人是沒有不同的。◎
感謝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黃英庭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