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長楊育正
我在馬偕醫院工作已經超過30年,30年能做什麼?
28歲到達台灣,馬偕博士在接近30年的服事中創立了逾60所教會,拔牙逾2萬顆,為超過4000人施洗歸主,創設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以及偕醫館,這些創設發展至今成為台灣神學院、淡江中學、真理大學以及如今的馬偕紀念醫院。我曾在2003年,我兒定家28歲時,和他探討當年28歲的馬偕是如何的聽到上帝的呼召,從此自誓:「我就是痛苦至死,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地方被差用,願上帝幫助我」。路加福音十六章31節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上帝幫助給予聽見呼召又能去行的人。
垂聽上帝的呼召
一位音樂演奏者在華盛頓DC地鐵站 L’ Enfant Plaza入口,連續演奏了45分鐘多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其間成千上萬的人從他身旁走過,無視於他的演奏,匆匆來去,只七個人真正停下來聆聽。
他的小提琴盒子裡只收到了了幾張一元紙鈔,這把小提琴是Stradyvari 1713年製作的名琴,價值350萬美元,而演奏者是Joshua Bell—當今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之一。就在前二天,他在Boston歌劇院演奏同樣的曲目,門票上百美元卻座無虛席,一票難求!
什麼時候我們也一樣沒有聽到、沒有看到、沒有感覺到那些在我們身旁發生的、等待我們發現的、上帝為我們預備的作為?我們是否也一樣沒有聽到許多重要的聲音,那是上帝呼召我們的聲音?
我感謝在馬偕醫院超過30年的服事,讓我聽到神的呼召,為要照顧那最微小的弟兄,尤其近年來,許多重症婦癌病人,帶著他們的希望來尋求幫助,他們不只在尋求醫治,更需要安慰和陪伴,她們是我最微小的弟兄,更是我心靈的導師。這些用心走過的情境,歷歷在目,我彷彿又聽見那躺在推車上,就在走廊,用盡最後的力氣,以微弱的喘息聲,在醫師的耳邊說出感謝和道別的聲音。
用心聆聽與感受
一位多年後癌症復發的老人家告訴我,她心情極為平靜,坦然接受。罹病後的十三年中,已經給了她長足的時間思考生命的意義,並在信仰上尋求慰藉,感覺自己已經輕鬆放下,不著一塵,此生已經沒有任何牽掛。她教導我用心聆聽並感受親人朋友的善意,擁有每一個今天,做喜歡做、當做的事,這些事即時可行,又何必等到罹患重症?
也經常想起那位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平日與人相處時言語溫和,充滿愛心,帶領過許多的合唱團、詩班和聖樂團,長期四處奔波,宛如母親呵護外出學子的李老師,她帶領過的學生們都說:「我們都是你的孩子。」李老師為我上了一課,讓我學習到要更費心去試著瞭解,對重症病人來說,生命中重要的是什麼?有價值的是什麼?我們如何分享和肯定他們已經做的,對於他們還沒完成的,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交託、如何放下,讓心靈陪伴的層次更為深沉。
一再與聖靈相遇
在每一次醫療當中,我一再的與聖靈相遇,不管是否疾病得醫治,我們都一起走過崎嶇的道路,並因此在靈性上有所成長。
狄更斯在雙城記上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無知的年代,這是信仰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我們如今似乎也面對同樣荒謬而衝突的時代,然而混亂的世代,正合思考那最核心的意義,讓我們做光做鹽。
馬偕醫院走過了130年,面對嚴峻的經營的挑戰,正當勇往直前,讓人在馬偕的醫療服務中看到神的榮光和大愛。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的主耶穌,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提摩太前書 1:12)
給醫院的一句話
困難的世代正合思考最核心的意義,我們當攜手,讓人在遽變的時代看到馬偕的堅持,那是神的愛在我們當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