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李卓育
50歲的張小姐,最近常會忘東忘西,有時候忘記鑰匙放在哪,有時候忘記自己正準備要做什麼事,久未見面的朋友一時間叫不出名字,上司交代的工作,有時候也忘記去完成。她看到隔壁的奶奶被診斷失智症,很擔心自己也得了這病症,慌張地來就醫。在診間醫師告訴她不用擔心,這些症狀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導致的健忘症,並非失智症,平時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動腦,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即可遠離失智症,讓張小姐大鬆一口氣。
70 歲的林先生,最近一年被家人觀察到,剛剛跟他說過的話,重覆地一問再問,似乎記不住新的事情,至於陳年往事倒是記得一清二楚。然而,在家看電視時都看同一台,似乎變得不太會用搖控器;方向感變差,有一次出門走不回家,幸好被好心的鄰居發現,才不致於走失。林先生的家人帶他到醫院檢查,診斷是阿茲海默症,用藥物治療後,認知功能似乎沒有退化的這麼快了。
常見症狀
每個人年紀大了,記憶力難免稍微減退,正常的老化在社交或工作能力並不受影響。但若退化的速度比一般正常人快,導致日常生活的能力有障礙了,就稱為失智症。失智症是認知功能緩慢逐年退化的病症,失智症除了記憶
力變差,可能還會影響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空間感;行為情緒控制能力也會改變,容易出現脾氣暴躁或憂鬱、妄想、幻覺或干擾行為等等,不少患者會出現「黃昏症候群」,亦即黃昏之後,開始變得爆躁與激動;簡單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像是吃飯、穿衣、刷牙、洗澡等,也可能漸漸出現障礙。初期失智症的症狀很輕微,患者常常本身不自知,因此,需要多多注意家中的長輩是否有出現逐漸認知功能退化的症狀。
失智症的種類及治療
失智症依病因可以區分為退化性、血管性及可逆性失智症。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帕金森病合併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則是有腦中風病史導致腦細胞死亡,進而造成認知
功能障礙。可逆性失智症雖然占的比率最少,但也是診斷時務必要排除的,例如腦積水、腦腫瘤、甲狀腺功能低下、維他命B12 與葉酸缺乏,都有可能造成可逆性失智症。
治療方面,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病合併失智症,有多種藥物可以選擇,雖無法治癒但可以延緩惡化的速度。血管性失智症主要針對血管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控制及抗血栓藥物治療,藉由腦中風的預防,來避免失智症的再惡化。可逆性失智症則針對病因加以治療,有可能讓患者認知功能回到正常的狀態。
由於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增加,失智症的患者越來越多,政府也投入相當多的社會資源在失智症的治療與照顧。瞭解病情發展,熟悉照護技巧對家屬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治療的效果較好,切勿把失智症當作是正常的老化,延誤了就醫的時機;對於懷疑患有失智症的患者,應帶往神經科或精神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