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風防治二三事

文/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雅如

什麼是腦中風?我是不是中風了?怎麼辦?

冬天將近,日夜溫差大,高危險群患者應小心腦中風的發生,到底什麼是腦中風呢?腦中風是指腦部發生急性血管病變,傷害腦細胞而引發局部的神經症狀。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管破裂而使得血塊累積,壓迫腦部組織造成症狀,約占所有中風的20-25%;反之,缺血性腦中風或稱腦梗塞,則是因為腦部的血管被血栓阻塞,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足而產生傷害,占所有中風75-80%。

腦中風是近幾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也是致殘的主因。因為中風患者常常會留下很嚴重的症狀,包含肢體偏癱、步態不穩、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甚至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等。因為腦中風而留下嚴重後遺症的病人,其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來照顧。因此,如何在急性期給予病人有效的治療,以減少腦中風造成的神經學症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雖然依據阻塞或是出血位置不同,中風患者可以表現出多種不同的症狀,但是以下五大徵象出現時,便要特別注意你可能中風了:1. 突發單側肢體無力; 2. 突發言語不清或語言表達困難,理解力混淆;3. 突發視力模糊,尤其是單眼黑矇或複視(一個東西看成二個);4. 突發頭暈及走路不穩; 5. 突發嚴重頭痛或意識改變。

為了提升民眾對急性中風症候的認知與警覺,根據美國辛辛那提到院前評估量表,發展出「FAST」口訣,一方面代表中風發生時的相關症狀,一方面提醒民眾儘快就醫! F就是Face(臉)-觀察患者臉部表情是否對稱; A 是Arm ( 手臂) -請患者抬高平舉雙手,觀察是否單側無力下垂;S 是Speech( 說話) -請患者說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T是Time( 時間) -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項異常時(註:一項異常時的中風可能性約72%,三項都異常則中風可能性85%),儘快記下發作時間,並趕緊送醫治療,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 小時!在今年10 月下旬的「腦中風日」,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關懷協會以及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也攜手推出台灣版的在地化口訣「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提醒民眾如果察覺相關徵兆,立即撥打119 送至可以進行急性中風治療的醫院就醫。

血管被血栓阻塞時間越久,腦損傷越嚴重,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超過3 小時之後,不僅血栓溶解治療的成效會變差,而在治療之後,產生出血併發症的危險也增大。目前急性腦血管阻塞的治療有兩種有效的方式,分別是中風發作3 小時內於靜脈施打rt-PA 血栓溶解劑的溶栓治療( 約可增加33% 完全復原或是只有輕微功能缺損的機會) 與針對特定大血管梗塞8 小時內的經動脈取栓術( 約增加40%復原或是只有輕微功能缺損的機會)。

什麼人容易中風呢?
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很多,有些因子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像是年紀增長、性別( 男性大於女性)、家族遺傳因素或是種族不同。如東方人顱內出血及顱內血管病變發生的比例相對較西方人來的高……但是大多數的危險因子卻是可以藉由更多的了解努力去控制的。以下幾點則是預防中風要特別注意控制的危險因子:

1. 高血壓的控制:以台灣的腦中風資料分析,顱內出血與小動脈梗塞為國人最重要的中風原因,兩者的致病原因均與高血壓密切相關,故高血壓的防治確實為預防腦中風發生的重要課題。可用藥物控制、得舒飲食、運動、減肥及戒菸使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2. 心臟病的控制:先前有心肌梗塞、心衰竭、風濕性心臟病、裝有人工瓣膜及心律不整的病人,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根據佛蘭明罕的研究指出,尤其是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相對危險性更是會增加五倍之多。而且症狀相對嚴重,所以必須選擇適當的藥物來控制。若又合併多重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年紀大於75 歲以上又曾經中風屬非常高風險者,需考慮盡早使用適當的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的發生。

3. 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本身就會產生血管的病變並加速動脈硬化,控制糖尿病不僅是為了預防中風,也可預防許多糖尿病的後遺症。

4. 抽菸:抽菸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機率,導致腦中風,而其危險性亦與抽菸的數量相關,戒菸就可以明顯降低中風的危險性。

5. 高脂血症:高膽固醇會加速動脈壁上硬塊的產生,我們的目標是要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而提高高密度膽固醇;採取低脂飲食、運動是第一步,如果效果不理想則必須使用降血脂藥物。

6. 酗酒過量:與腦出血相關。

7. 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腦梗塞相關。

8. 肥胖或過重( 不良的飲食習慣)/ 吸毒或濫用特定藥物:與腦出血或腦梗塞皆有相關。

綜觀上述,要有效預防中風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定期量血壓、勿抽菸、察覺並治療糖尿病、勿飲酒過量、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和適度的運動。若已有三高或是代謝症後群,應及早就醫與醫師配合,進行適當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