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施惠薰
「小朋友3 歲多了還沒有完整的句子,這樣正常嗎?」、「我家小孩講話好像臭乳呆,是不是長大就會好?」、家裡長輩吃東西好容易嗆到而且常常感覺吞不乾淨該怎麼辦?」、「聲音最近很沙啞,講話很吃力該找誰幫忙?」、「我家小孩大舌頭,講一句話結結巴巴講不出來?」以上問題其實都與溝通及吞嚥有關,您可以尋求專業語言治療師幫助。
語言治療又稱為「溝通科學障礙」,由語言治療師設計活動或教導策略,改善患者的溝通或吞嚥功能,提升溝通效率或幫助患者能安全的進食。馬偕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服務對象從小朋友至長者,分為三種服務類型:一、
「語言異常」,包含語言發展遲緩、自閉症、腦性麻痺、聽障、智能障礙、讀寫障礙等;二、「言語異常」,包含了構音/ 音韻障礙、嗓音異常、口吃等;三、「吞嚥困難」,包含神經中樞性損傷引起的吞嚥困難,如:中風、退化性疾病、腦傷等,以及頭頸部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後引起的吞嚥困難、老化造成的吞嚥困難。
目前在台北及淡水,皆有針對頭頸癌患者進行吞嚥方面的復健運動及治療,頭頸癌患者由於罹癌的部位包含了口腔、鼻、咽、喉部等同時是擔任吞嚥、呼吸及說話的器官,因此許多患者在接受手術及放射治療後,在急性期有口腔黏膜炎、味覺及食慾改變、吞嚥疼痛等問題;永久性的影響則有肌肉纖維化、張口困難、肌肉力量下降、喉部上抬不足、食道變窄、吞嚥困難及講話不清楚等後遺症。
為了提升住院病人的吞嚥品質,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2017 年11 月開始在淡水馬偕一般病房及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進行臨床床邊吞嚥困難篩檢,並且定期舉辦癌症相關的吞嚥困難保健講座。針對頭頸部癌症病人,更在病房帶領每週一次的頭頸部復健運動團體治療,增進病人、家屬對於吞嚥困難的覺識及提升患者對復健運動的理解和動機。
語言治療師於病人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後教導吞嚥復健運動,幫助病人增強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硬化,亦會針對吞嚥困難的患者給予姿勢擺位、提供吞嚥策略技巧及食物質地選擇左側聲帶呈鬆弛狀。注射玻尿酸後較為飽滿。的建議,讓每位患者吃得更安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