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器官捐贈8大迷思 讓生命在愛的延續中綻放

文/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臨床社工課社會工作師袁萍芳

你曾想過一份意願書有可能翻轉他人的人生嗎?一份器官捐贈意願書不僅是一張薄薄的文件,更是一份深深的承諾。當決定伴隨機緣來臨,將有用的器官捐贈予他人,讓生命在愛的延續中綻放。

器官捐贈的意義

器官捐贈是一項令人感動且影響深遠的事,這不但是一份禮物,更是對生命的延續和愛的傳遞。每一個選擇成為器官捐贈者的意願人,都有機會在離世後,成為他人生命的新契機。一顆心臟、一對腎臟、一雙眼角膜等,這些器官或是組織的捐贈,可以讓等待的患者得到第二次生命,讓他們重返家庭、工作與社會。

打破迷思與認識真相器官捐贈為有意義的行為,然而,社會上仍存在一些迷思和誤解,可能阻礙人們參與此項重要活動:

迷思1:器官捐贈會影響葬禮儀式?

真相:器官捐贈不影響葬禮儀式。捐贈者的身體將受到尊重並經過細心照護,亦尊重家屬的想法與信仰。

迷思2:年齡是捐贈的障礙?

真相:年齡並非唯一的捐贈資格標準。年長者仍然可以成為適合的器官捐贈者,並對需要幫助的病人產生重大影響。

迷思3:如果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當被送到醫院時,是否會影響照顧醫療品質?

真相:器官捐贈須在確認所有醫療措施都無法提供幫助,且醫療人員與病人家屬開始討論死亡,為生命末期徵詢的過程,器官捐贈的選項才會被提出。因此表達器官捐贈的意願,並不會影響應有的醫療照顧品質。

迷思4:捐贈者家屬需要支付相關費用嗎?

真相:無需支付額外器官捐贈相關費用。

迷思5:等待器官的時間很短?

真相:由於器官捐贈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器官的可用性、受贈者的健康狀況或簽署同意器捐的人數有限等,所以等待合適的器官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迷思6:身體外觀會受到損傷嗎?

真相:器官摘取時採用嚴謹的外科手術標準,如同在醫院接受任何的外科手術,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並且維護外觀,就像一般手術過後的病人一樣。

迷思7:器官捐贈是權貴名人的機會

真相:器官分配是基於一套公平的標準,會考量捐贈者與受贈者的醫療需求、醫學適配性與等待時間等,並不考慮財富或社會地位。

迷思8:器官捐贈等同於大體捐贈?

真相:器官捐贈僅將功能完整之器官摘取,移植至生理檢查配對相符之患者。大體捐贈是提供遺體給醫學院、醫學大學之學生解剖教學,或病理解剖研究之用。

過往社會對器官捐贈還存在一些誤解,這些誤解可能成為人們猶豫不決的原因。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表達意願,代表了愛、奉獻和對生命的尊重。如果您想在機緣來臨時,成為他人生命新的開始,歡迎您洽詢馬偕紀念醫院服務台或社會服務室。

註:本文迷思部分內容參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