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的回顧~聽不到家屬的哭泣聲

■新竹分院郭許達院長

為了紀念歐巴尼(Dr. Carlo Urbani)在SARS期間的貢獻,SARS肆虐的五年後,歐巴尼基金會要出版專輯,對2003年的SARS做一個回顧。

經前任副院長黃富源醫師的推薦,馬偕醫院參與的部份要我接受專訪。

往事歷歷 惡夢一場

林進修記者的來電訪問勾起我對2003年SARS的回憶,彷彿像昨天才發生的事,歷歷在我眼前,惡夢一場。

記得醫院裡SARS 病人過逝的時候,聽不到家屬的哭泣聲,病人包在黑色的塑膠袋內很快就送去火化了,病人的家屬也因為強制隔離不能來到醫院,大家人心惶惶。

當時我們的確有恐懼感,但事後回想起來,有幸參與那次的災難醫療行動,親身體驗到傳染病的可怕,從中學習到公衛的管理作業和見識到醫院全體員工同心合作的力量。

前所未聞的一場災難

行醫三十多年,第一次面對一種前所未聞的傳染病。這個莫名的傳染病不僅在學校中有被教導過,其恐怖的傳染力更是超乎想像。當時即便僅是照顧病人的專業醫護人員,也很容易受到傳染,且在短時間內即可能惡化甚至死亡。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醫護人員在照護病人會有恐懼感。

2003年年初,中國即傳出在廣東有一種傳染性的肺炎,但在中國刻意封鎖消息下,大家對其病因並不清楚,有些中國醫師私下揣測,可能是黴漿菌或是披衣菌感染,所以稱之為「非典型肺炎」。

2月香港爆發肺炎傳染;同年3月,有位勤姓台商,由中國經香港回台灣後,即因發病而住進台大醫院,多久,他的太太和兒子也陸續發病並住入台大醫院。

當時,每週五台大景福會館的胸腔病討論會中,台大醫院的醫師拿出勤姓家族一系列的胸部X光片,介紹給與會的醫師。初次見識到SARS 的演變,看到類似感冒的發燒,短時間內轉變為厲害的肺炎,病情惡化的快速,讓與會的醫師印象深刻。

負責統籌責無旁貸

同年4月26日和平醫院因SARS的院內感染而封院之前,台灣並沒有SARS的傳染發生。封院當天,衛生署召集醫學中心的院長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當時馬偕醫院的黃俊雄院長即指派我負責全院的SARS防治工作。那時我是院內最資深的胸腔科醫師,接下這項指派自是責無旁貸。黃院長決定立即將淡水分院的肺結核負壓隔離病房改為SARS隔離病房,並責成廠商將急診室旁的空房間,儘速改建為七間負壓隔離房。

SARS的發病起初會發燒、咳嗽、喘、進而致命。由於病人的表現是以呼吸道症狀為主,每天早上安排胸腔科專家固定到急診室會診,協助巡查急診室負壓隔離的發燒病人,並積極參與急診的醫療作業。

發燒是重要指標

發燒是個相當重要的指標,病人會因發燒而到急診或門診就醫,甚或住院後才出現發燒,進而住到加護病房或隔離病房。因此我們彙整在急診與住院的發燒個案或確診為SARS的個案,每日下午舉行SARS討論會。並要求急診科、放射科、胸腔科的醫師及其他科的醫師參與討論會,集各科專家的力量一起對抗當時還不是很清楚應如何治療的疾病,並加強醫護人員對SARS的認識。

醫師對於住在急診負壓隔離室的發燒病人,依其發病史、檢查及胸部X光的變化,若經討論研判具有SARS的嫌疑,就會安排住進負壓隔離病房;反之若討論後研判不像SARS的個案,則安排住到一般病房或出院。有時,病人在急診負壓隔離室多觀察一兩日,SARS的臨床表現和胸部X光的變化會更加明顯,也更能正確的予以診斷和隔離治療。在當時,整個治療過程和經驗都是邊做邊學,可謂是集結眾人過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總動員  抗SARS

當時,每天早上八點召開SARS勤務中心會議,並由院長和副院長坐陣指揮,各單位依職掌報告所擔負的工作。總務主任負責醫材的補給、工程的修繕及守衛、清潔人員、救護車及太平間等之管理;院牧室主任負責照護及關懷員工與家屬的心靈;醫務與護理單位負責醫護人員的分配調派和治療;感控小組負責感控業務報告;公關負責對外發佈新聞;企劃單位與我則駐守指揮中心,一起管控急診與院內負壓隔離病房病人的進出情形、急診及院外的轉院作業。

在勤務會議中,針對每日所發生的問題提出討論並立即謀求改善,對於新制定的處理方式或決議事項均於會中議決後公布實行,會中並提報員工感染及隔離人數。會議紀錄隔日即以電子郵件傳送各單位主管,甚至印成單張給員工知道,務使院內SARS的資訊透明化,以減少員工的恐慌與疑慮。

掌握病人動向

醫院的SARS勤務指揮中心統籌規劃管理醫院病人的住院、轉院聯繫及負壓隔離病房的進出等相關事宜。為了即時掌握院內病人的動向,特在SARS指揮中心辦公室的牆上懸掛了兩個大白板,上面記載著急診病人住入負壓隔離室和待床的狀況、台北和淡水院區負壓隔離床住入情形、待入院和可出院情況。

對於病人的轉出及轉入都清楚呈現,甚至對院內員工的感染和隔離人數等資訊,均逐日登入更新。對於院內SARS情況的情況,隨時可由白板上的資料一目了然全盤掌握。

擴充負壓隔離病房

在此期間,淡水分院更在最短的時間中,將其最上層的三層病房整建為負壓隔離病床,用以容納急診、門診和一般病房中懷疑為SARS的病人,解決了急診室發燒病人蜂擁而入的窘狀。

五月上旬在SARS病人最多的時期,本院共接受了27位由其他醫院轉介過來的SARS病人,有效地舒緩許多醫院負壓隔離病房不足的壓力。全院員工在戒慎恐懼中遵循感控作業,並在摸索中建立了病人的治療方式和處理流程。

感控小組發揮最大功能

醫院的感控小組在SARS期間發揮了極大的功能。除了SARS個案的通報外,還要追查SARS個案的接觸者(包括醫護人員和家屬),並依感控作業通報衛生機關,以俾給予隔離追蹤兩週直至有發病為止。

另外,積極舉辦SARS教育訓練課程、制定院內感染作業流程、病人動線規劃、督導醫護人員正確穿戴防護裝備,給予醫護人員多一層的保護。

後來,配合政府政策設立發燒篩檢站,對進入醫院的所有人員均量測體溫,將可能感染SARS的病人檢查出來,除可早期發現早期隔離治療外,並可避免到處傳染。

除此之外,醫院針對一般病房的發燒病人進行監測,如有SARS的嫌疑,立即安排住進負壓隔離病房治療。在醫院積極進行發燒篩檢並實施接觸者隔離的運作下,全國病人的感染逐漸控制下來,在2003年7月SARS終於全部控制,消彌了一場世紀性的大災難。

重視每一個環節

經統計馬偕醫院共有167位通報病人收住院,其中41位最後確認為可能SARS病人,89位為疑似病人。

經歷了這一次的災難後,心中有許多的感觸。

當我們面對一種未曾見聞的傳染病時,傳染病的治療原則還是不變的,即篩檢出病人並給予隔離治療。我們藉由發燒篩檢站的設置,從發燒病人中找出SARS病人並予以隔離的運作中,見證了疾病控制下來。

此外,在此次災難中有些醫院因院內感染失控所引發的災情,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感染的管控除了需關注醫護人員與病人間的接觸感染外,更特別要留意醫院內一向不受注意的洗衣工、看護佐與其他在醫院內四處走動的臨時聘僱人員及賣場作業等人員。

另在醫院面對傳染病爆發的時候,指揮中心要能完全掌控全院病人的動向,就如同作戰的指揮中心,每日開會討論立即處理出現的問題,並適時調度人員、補給物資、進行人員訓練、心靈關懷、適時發佈院內新聞減少員工的疑慮等作業,鼓舞全體員工全力投入,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