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門診護理師洪惠琪
痔瘡是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最為常見肛門疾病之一,是因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而形成,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程度上可分為四等級,第一級:痔瘡的血管叢及上皮組織鼓起,沒有下垂的現象,通常沒有症狀;第二級:痔瘡開始下垂,排便時會突出於肛門外,排便後可以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第三級:痔瘡組織腫大下垂至齒狀線(約距離肛門口1.5公分)下方,可經手指推回至齒狀線上方,可能伴隨有肛門搔癢的症狀;最嚴重的第四級為痔瘡脫出至肛門口外後完全無法再推回。
最常見的原因為長期便秘
痔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肛門內壓力增加,造成靠近內外肛門括約肌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的擴張,最常見是因為長期便秘,其他相關肛門壓力增加的因素包括常久坐久站、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懷孕的婦女、肥胖,此外年齡老化也可能會讓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
痔瘡最常見的症狀是排便時便出血 (約佔60%),往往也是讓患者最容易誤以為是大腸癌的症狀,其次有肛門搔癢(55%)、肛門不適或疼痛(20%)以及糞便滲漏(10%)等。
痔瘡治療的方法
分為肛門用藥(藥膏或塞劑)、溫水坐浴、痔瘡結紮或痔瘡切除手術。醫師經肛門內視鏡檢查後判定痔瘡等級,保守處理原則為:
1.沒有症狀或偶有出血情形的第一級、第二級內痔和輕微的外痔,可以藉由調整生活作息多攝取水分、蔬果、適度運動,配合醫師開立的軟便劑及痔瘡消腫藥物而得到改善。
2.常有出血情形的內痔或第二級及部分的第三級內痔,可以施行橡皮筋結紮術,利用簡易的器材將橡皮圈套在痔瘡根部使其自然壞死脫落,但此治療方式僅適用於內痔,而且每次只結紮一顆痔瘡,以避免術後病人嚴重疼痛或出血。
3.疼痛感明顯的第三級,以及第四級的痔瘡,則建議以傳統手術方式將痔瘡切除。
請與您的主治醫師諮詢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痔瘡的預防及日常生活保健
1.規律的生活,避免過於忙碌及熬夜,若長時間久坐或久蹲,需要固定每小時起身活動5至10分鐘,以減輕肛門口壓力。
2.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避免便秘及如廁過久,造成肛門口壓力增加,導致出血或疼痛。
3.在飲食上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青菜、水果、榖片、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等,平時應減少或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如咖啡、酒精、濃茶、可樂、過辣等;屬性燥熱的花生、麻油雞、燉補品等也容易引發痔瘡。
4.每日的水分攝取量建議2000cc以上,使糞便軟化,預防便秘。
5.溫水坐浴可以舒緩內肛門括約肌的緊繃及降低肛門內壓力,緩解肛門不適症狀。水溫約為自己平時洗澡水的溫度,以不過燙為原則,建議每天可2至3次,每次5至10分鐘。
6.規律運動,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的順暢。
7.擦拭肛門口時盡量輕柔,避免太過用力,或使用清水清洗。
8.經由醫師檢查後處方的痔瘡藥物,一般含有消炎及局部麻醉的成分,使痔瘡消腫縮小,並緩解搔癢的症狀。
痔瘡幾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有所差異, 最主要的預防保健方式是生活作息要規律,並藉由改善及調整飲食習慣、適當補充水分,避免便秘,來預防痔瘡惡化或反覆發作。◎
(本文由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