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陪伴你經歷良好的教養過程

文/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宋曉蕊

每位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滿心期待的打點新生兒的物品,想像生出來的模樣,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出生之後,看他翻身、坐起、學爬、長牙、學走、入學等,每一個發展階段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學習及挑戰,對父母親而言亦是全新的學習,然而,親職能力並非與生俱來。

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發現入小學前的孩子在動作發展、感官知覺、溝通表達、認知、社會適應、心理、情緒發展等方面速度較慢,即可能是發展遲緩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早期療育的介入與協助。

醫院亦為早期療育體系中的一環,醫院的早期療育團隊包含由醫師、臨床心理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聽力師、社會工作師、個案管理師等不同專業人員組成,扮演著發展篩檢、評估療育、資源提供等醫療復健與家庭支持的角色。

每位父母多少都會在教養過程中面臨親職壓力,而遲緩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又比一般父母來得更大,身為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師,在與早療家庭互動的過程中,常聽見父母說:「定期帶著孩子評估及參與療育好忙碌!」「哪一種療育最適合孩子呢?」「面對親友對孩子的不了解該向誰說呢?」「孩子的進步不如預期好挫折!」「該怎麼好好跟孩子相處呢?」

當面臨上述狀況時,我們傾聽家長的心聲,提供心理支持,給予正向肯定鼓勵;更進一步讓家長了解早期療育的概念,接納孩子發展狀況,以優勢觀點協助家長加強居家執行教養孩子的技巧;並提供相關早療資源,辦理親職講座,讓家長得以運用家庭與社會資源,幫助孩子整體的發展。

有感於早療父母不得不面對的種種壓力,近年來,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亦開始辦理早療家長手作療癒支持團體,期盼藉由手作的過程中與自我的對話及相同情境家庭間的互動,放空因著早療帶來的壓力。

在團體結束後,家長也給予正向回饋表示團體是一個可以放鬆的地方,紓壓後,會有能量可以面對孩子的問題;藉由手作的過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暫時不去想孩子的問題;參加團體則能擴大自己生活領域,學習不同的東西,孩子也會期待媽媽帶東西回去分享,有助於親子關係等。經由家長們的口述回饋,支持團體確實帶來壓力的減緩,讓家長更有力量扮演其親職的角色。

教養是一個甜蜜的負荷,雖或多或少會帶來親職壓力,但更多的會是美好回憶與自身的成長。在教養孩子的旅程中,每對父母都是從零開始,尤其面對發展遲緩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然而,我們其實並不孤單,在現今社政、衛政及教育等健全專業體系的協助下,生活周遭充滿著許多可用資源,如全面發展評估補助、育兒指導與學前啟蒙服務、療育或交通費補助、幼兒園優先入園與巡迴輔導機制、入小學的鑑定安置等,若民眾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可以網路搜尋各縣市政府的早期療育服務,或是向院內早期療育服務窗口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