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滋味 ─ 器捐服務工作的那些事

文/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樊世英

以弗所書3:20 ─ 上帝能以運行在我們當中的能力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您等過什麼呢?等情人電話、等快遞送急件、等親人相聚、等孩子長大,但您可知道有一群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協調師的電話嗎?從事器官捐贈勸募社工師角色十年的我,透過與家屬的關懷溝通,了解捐贈的意願及陪伴所有流程,捐贈者家屬的不捨、難過到生命意義翻轉、昇華,透過器官捐贈重大手術,改變許多人的生命,捐贈端的情緒張力及受贈端的殷切期盼,無不衝擊著一線臨床工作的我。

從事外科工作十多年,有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個案,這位病人在他院接受腎臟捐贈後,因狀況特殊輾轉到本院住院,住院中不斷自跌,雖有看護的全程陪伴及家屬們的關懷,甫接受腎臟捐贈術後的他,身體仍在適應變化。回想起多年洗腎歲月,他一直等待著受贈機會,之後在經歷母喪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接到了好消息,雖然過程相當難熬,但機會真的到來時他也沒有退縮,帶著不安的心情完成了手術。

然而對受贈者來說,未來才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我們都知道器官捐贈的機會有多麼不容易,家屬也都期望捐出的器官能發揮最好的狀態,改變受贈者的健康,展開新人生,但是等待的煎熬又有誰懂?固定的返診抽血、需要計量的飲食、受限的生活以及不知何時會接到協調師的電話,病人的生活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更充滿著無止盡的等待,少有人陪伴與理解。

對此,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於2019年首度為關懷待腎移植病人組成「希望種子病友團體」,期盼透過醫療知識增強、換腎成功的病友分享,能讓團隊與病友間透過真誠的交流給予彼此祝福。

另一位從淡水前來的病友,原本計畫退休後帶著太太環遊世界,才正要享受退休生活,突然被醫師宣判需要洗腎,心情頓時跌落谷底,而後續因為搬家,從他院轉到本院洗腎,生活費用及經濟狀況都需太太費心操勞,他因此深感自責。

記得去年11月底病友團體結束時,我們請他為自己許一個對未來生活的期許,他幽默的寫下「哈!要有英熊樣! 」,結果特別的事就在聖誕節發生了,這時突然有位因車禍意外的器官捐贈者,捐出兩顆腎臟,他幸運的成為其中一名受贈者。而當我從住院名單上看到他的名字時,心中滿是喜悅,隨即立刻前往病房探視他,隔離病房雖然與外界隔著一大片玻璃,但他用大大的笑容跟我揮舞著雙手,彷彿是在告訴我,我終於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