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用藥I-老人家睡不好需不需使用鎮靜安眠藥?

文/馬偕紀念醫院老年醫學團隊、藥劑部藥師林珈伶

很多人總抱怨晚上睡不著,白天卻又頻頻打盹,高齡者的睡眠障礙問題不僅造成原本疾病控制困難,也可能誘發焦慮、憂鬱等症狀,使得生活品質日益惡化。病人本身或家人經常第一個想到的是「請醫師開安眠藥」,但使用鎮靜安眠藥幫助睡眠是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呢?

睡不好的原因
睡眠障礙大致上分為嗜睡( 睡太多) 或失眠( 睡太少),而失眠的狀況包括不容易入睡、睡眠不容易維持、睡眠容易中斷或提早醒來等。影響高齡長者睡眠的原因可能是本身疾病,像是高血壓、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夜間頻尿、疾病造成的疼痛、焦慮、失智或其他精神疾病,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等因素;也可能是因為其他外在誘發因子,如不適當的睡眠環境、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憂慮煩惱,或是活動量顯著減少又加上午覺時間過長等造成。另外,某些疾病治療藥物的使用,像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抑制劑、抗憂鬱藥物、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乙型阻斷劑(ß-Blocker)、利尿劑等,可能也是睡眠障礙的原因。

治療方式

醫師會依據當事人的睡眠狀況、存在的共病症以及對生活影響的嚴重度等,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有時使用藥物幫助睡眠是必要的方法,但通常會先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因為副作用較少,效果也可能較持久。

( 一)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維持規律的睡眠時間、只有想睡的時候才躺床、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 減少光線、噪音的刺激)、白天規律的運動、減少午睡或不超過30 分鐘的白天小寐一次、午後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 咖啡、茶、可樂等)、不抽菸喝酒、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要喝太多水或吃大餐,需要時也可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如果是因為共病的治療藥物造成的,可以與醫師或藥師討論是否須調整服用時間( 例如中樞神經興奮劑、類固醇改在白天吃,或利尿劑儘量在中午前服用以防夜間多尿而影響睡眠)、調整劑量( 例如降低中樞神經興奮劑的劑量) 或換另一種較不影響睡眠的疾病治療藥物。

( 二) 藥物治療
治療藥物一般常使用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BZD) 與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Non-BZD) 等鎮靜安眠藥,有時也會使用鎮靜性抗憂鬱藥( 例如病人同時有憂鬱症又有失眠問題時)、褪黑激素受體作用劑等藥物。但鎮靜安眠藥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可能會有耐受性、依賴性、戒斷以及濫用的問題,尤其年長者更須注意服用後可能出現白天昏沉、跌倒、骨折、認知功能障礙等情形。

如經醫師評估須使用鎮靜安眠藥,也應聽從醫師指示,不可自行停藥、增減劑量,也不可自行到外面購買或使用他人藥物。若是服用一段時間後決定停藥,也應與醫師討論,聽從醫師指示緩慢減少劑量,以避免反彈性的戒斷症狀。另外須注意,鎮靜安眠藥務必在睡前服用,服用後也必須立即躺床休息,並避免其他的活動或開車及操作器械,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年長者的睡眠障礙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常常是與老年病症候群有關,因此若有睡眠障礙的問題應尋求醫師協助,勿自行濫服藥物。有時使用鎮靜安眠藥是必要的方法,但一般會先以非藥物治療為主,不過重要的是,要找出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並對症下藥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