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全五道—認識安寧新觀念

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

安寧緩和醫療自1990 年從馬偕紀念醫院在台灣開始啟動服務,在不容易推廣的
時代,為了能讓大家熟記重點,總是在不同時期喊出不同的口號,像是先前大家
熟悉的「五全照顧」與「四道人生」。如今,馬偕安寧進入30 年,我們將服務升級,
成為「六全照顧」與「五道人生」。

 

安寧照護演進

1990 年代,中華民國( 台灣) 安寧照顧基金會,為了讓醫療人員知道安寧照顧提供哪些面向的服務,提出來「四全照顧」的概念,也就是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照顧。全人照顧,意指醫療團隊對病人的身心靈都提供照顧;全家照顧,說明照顧不只對病人,也擴及家人;全隊照顧,顯明安寧照顧是跨團隊的服務;全程照顧,指的是不只是病人在世提供服務,即使病人過世,照顧依然延續。根據時代演進,到了2003 年,當時我在擔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在某次理監事會議中,由鍾昌宏醫師提出社區安寧,因此增加了第五全-全社區,也就成了大家熟知的「五全照顧」。

全心的照護

2015 年底,正逢準備2016 年的醫學中心評鑑,在某次準備預評前,32 病房張詩吟護理長向我提議增加第六全-「全心」,她說我們是全心全意照顧病人與家屬。我當時雖然認同她的說法,但是「全心全意」很難說明操作定義,所以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同意。然而,不到一分鐘,我想到楊育正前院長在2014 年要我擔任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就是要把我本身精神科醫師背景的專業服務讓安寧療護再升級,於是我立刻改變主意,告訴詩吟護理長,馬偕安寧療護加上「全心」,不但是全心全意的照顧,我們在服務的實際內容加上心理腫瘤醫學( 癌症) 與身心醫學( 非癌症的疾病),這樣的服務更加「全程」,從疾病診斷之初就開始服務,也更「全隊」,把精神醫療相關資源整合連結。2018 年,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與精神醫學部合作,以「六全一生」申請國家品質標章(SNQ) 獲得認證,同年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受國民健康署委託編輯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服務指引,我身為該指引的總編輯,也將「六全照顧」納入指引中,讓六全照顧成為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服務的模式。

四道人生 無遺憾

「四道人生」是成功大學護理系趙可式教授,她同時也是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的顧問,在2006 年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成立前後提出來的概念。四道人生,就是所謂的「道謝」、「道歉」、「道愛」與「道別」,這與夏威夷原住民提倡的「夏威夷療-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再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近十年來各安寧團隊服務的主要操作概念。

2016 年,我得到科技部的研究補助,進行「逝者善終、生者善別」的研究,在三年的研究後,發現要讓病人真正善終、家屬能好好地善別,最關鍵的其實是病人和家屬都要能在人生最後的旅程好好「善生」。在2019 年10月,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10 週年研討會,我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系周曉燕教授討論此發現,激發出我們加上第五道「道生」,也就是不只是在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要四道人生,還要把握最後病人與家屬一起存在的時光,創造美麗的人生經驗。尤其在現在安寧緩和醫療越來越成熟,接受安寧療護非但不會減少存活時間,更多時候還能延長存活期且保有生活品質,因此「善生」就成了安寧療護的重要議題。

「六全照顧」讓醫療人員知道安寧療護的服務需要提供那些項目,而「五道人生」讓病人和家屬在人生珍貴的時刻創造美好的記憶。六全五道,在馬偕紀念醫院絕對不是口號,而是我們在基督的愛裡真正做在最小弟兄身上的信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