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照護的外展服務-安寧共同照顧

在原醫療團隊中享有高品質的安寧療護

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資深主治醫師蘇文浩

回顧台灣安寧照護的發展,從居家照顧、安寧病房的設置開始,一路上經過各方努力,慢慢步上軌道。但是居家照護受限於人力與地域;安寧病房則受限於床數,導致服務量無法提升。而「安寧共同照顧」的模式,則最符合現階段台灣的醫療生態,病人仍由原來的醫護人員照顧,安寧團隊則提供專業建議。

安寧照顧 滿足心理與靈性需求

傳統的醫療照護是以治癒疾病、延長生命為主。在一般病房中,原團隊的醫療行為也是以此目標為主;但對於癌末病人及家屬而言,如果生命的延長是不可企求時,良好的生活品質才是醫療照護的首要目標。

而且除了生理的症狀外,末期病人和家屬常面對許多心理和靈性的困擾,這些都是安寧照顧可以提供幫助的項目。如果病人因種種因素無法轉入安寧病房接受照顧,共同照顧的模式可以提供病人及家屬在原來的病房接受緩和醫療的服務,以促進生活品質的提升。

除了增加病人照護的品質外,安寧共同照顧也可以發現並協助處理原團隊未發現的症狀及病人或家屬的需求。例如「譫妄」並不常是原團隊會診的原因,但緩和醫療會診團隊會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有此問題。國外的研究指出,原團隊醫師所會診的每個病人症狀其中位數為l,而緩和醫療會診團隊發現的症狀中位數為8,由此可見經過完整的評估,緩和醫療會診可發現更多原團隊所末發現的問題。

在原環境有更好的照顧

因為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醫護人員所注重的首在於病人的生理症狀及如何延續病人的生命現象,但是限於人力不足及大多數醫療人員並未接受相關訓練,對於病人心理、靈性問題及家屬的需求,有時無法提供有效的方法,甚至忽略了這些問題的存在。馬偕安寧團隊講求「六全照顧」,包括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及全心的照顧模式,對於病人身、心、靈的問題及家屬的需求,可提供專業的評估及處理的建議,有助於原團隊提供病人及家屬更好的照顧。

提供給病人和家屬更好的醫療品質是所有醫療人員的責任,但在現今醫療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狀況下,不可能所有醫療人員都是十項全能,樣樣精通。安寧共同照顧一方面能使得大部分的病人能馬上得到專業安寧療護的建議,也可以提供非安寧療護醫護人員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正確的資訊,包括末期疾病的評估,止痛藥物的使用,及一般的心理、靈性照護,使得一般醫療人員也擁有基本照顧末期病人與家屬的能力。

目前在馬偕紀念醫院,各病房都可提供安寧共同照顧的服務,如果有需要,可以向照顧的護理師或醫師提出會診的意願,安寧共同照顧團隊會在快的時間內到病房訪視。◎


安寧共同照護收案標準

1.住院期間末期病人有身、心、靈需求。
2.家屬於照護過程中有情緒困擾問題或溝通問題。
3.病人或家屬因害怕住進安寧病房或對安寧有不正確的認知。
4.同意簽署安寧共同照護試辦同意書。
*末期病人指癌症晚期及治癒性不佳的病人,如癌症末期、運動神經元疾病、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等。

符合以上需求者,經原主治醫師同意,並且病人或家屬同意接受安寧共同照護者,可以向您的原照顧護理師或醫師提出會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