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里巴斯的這一年 我學到了珍惜

文/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新曜

2014至2015年,我在吉里巴斯位在首都塔拉瓦的中央醫院駐診。雖說中央醫院是吉里巴斯最大的醫院,其實規模也僅約一百床,有藥局、X光室、簡單的實驗室和一間開刀房,而這樣的設備已經是吉國的後送中心-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了。在這個南太平洋島國上行醫,手頭上能用的「武器」、能做的檢查,
與台灣現代化的醫療相比,只能說是天壤之別。

現在回憶起在吉里巴斯的那一年,有一位病人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位45 歲的男性,即使在住院當中,他仍穿著白襯衫和長褲,整齊的髮型,正統英國腔調的英文,對答時彬彬有禮,原來是位高中老師。
根據他的病徵,最有可能的診斷是格林-巴利症候群 (Guillain-Barre syndrome),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大多數的病人在渡過急性期後會自己慢慢恢復。然而部分病人在急性期會進展到連控制呼吸的橫膈膜肌肉都產生無力的情況,這時就有可能會需要呼吸器來維持呼吸,幫助病人度過這個階段,只是當時在吉國並沒有呼吸器,若是進展到呼吸衰竭仍然會有生命危險。

診斷過後,我詳細地向病人解釋,並握著他厚實的手掌給予鼓勵:「我每天都會過來看你,追蹤你的情況,剩下來的就只能交給上帝了!」之後的每一天,我都會到單人病房看他,也都會跟他與太太解釋病情。而每天,他的床邊都會站滿穿著制服的高中生,唱聖歌、幫他禱告。他的無力一天比一天嚴重,直到四肢都失去了力氣,臉部喉頭的肌肉也開始被影響到,漸漸地連話也講不清楚了。

某一天正當我如同往常要到病房查房,卻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換人了,儘管心裡有數,當下還是有點難受。護理長剛好從治療站走出來對我說:「林醫師,你來看第八床嗎?他昨晚喘不過氣,走了。對了!他家屬請我一定要跟你說,他們真的很感謝你,很謝謝你解釋的這麼清楚,讓他們可以好好的陪他走過最後這段路……。」

在台灣,我們總是用盡所有槍砲彈藥戰到最後一刻,不甘心不放手。在無數的深夜裡,開著一台接著一台驚心動魄的急診刀,用最先進的儀器救最嚴重的病人。在這裡,我只有我的一雙手,除了握著病人鼓勵他,什麼也沒法做。雖然病人走了,卻得到由衷的感謝。

拯救生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吉里巴斯的這一年,我學到了珍惜。也因親身體驗到因設備不足而無法及時搶救許多生命的遺憾,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念,應當在有能力時,提供更多資源給需要的族群,正如同馬偕精神所言「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