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護理師鄭幸如
在耳鼻喉科門診常有病人因耳鳴困擾而就醫,耳鳴是指沒有外在的聲音存在,但耳朵卻感覺有聽到聲音,耳朵聽到有如蟬叫或轟隆聲響。耳鳴常讓人無法集中精神、情緒低落、影響日常生活,尤其在夜深人靜時更加顯著,造成身心疲乏。嚴重的耳鳴更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造成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層面嚴重的影響。
發生耳鳴的原因並不清楚,大多與聽力受損及老化有關,其他伴隨的疾病包含耳垢阻塞、頭暈及平衡問題、耳部感染、藥物毒性、噪音、聽神經瘤、血管異常及心理壓力等,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若要確定耳鳴的病因在哪個部位,必須作耳膜檢查及聽力檢查,如果病因是由外耳、中耳所引起,治療好的可能性較大;若是源於內耳聽覺細胞的變化、退化,由於內耳一旦損壞或退化,就不容易恢復,那麼治療起來就比較棘手了。
耳鳴的種類
耳鳴分成客觀性和主觀性耳鳴,客觀性耳鳴可由他人用儀器或耳朵聽到病人所說的耳鳴聲音( 極少數),主觀性是病人自己才聽得到,別人聽不到( 占大多數)。臨床表現很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間歇性或持續性、高頻率或低頻率或各種同音色如蟬鳴聲、蟲叫聲、嗡嗡聲、滴答聲等。生活困擾程度也可分為四個等級:(1) 非常安靜下才可以聽到耳鳴聲;(2) 稍微安靜下,如睡覺時可以聽見;(3) 吵雜環境下可以勉強聽不到;(4) 吵雜環境下耳鳴聲音非常明顯。
臨床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方法是可以有效地根除耳鳴,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以行為和適當的聲音遮蔽法。行為治療是藉由諮商方式改變患者對耳鳴產生的負面情緒;適當的聲音治療是長時間的低音量刺激來改變神經的反應;其他治療方式包括藥物、耳鳴減敏治療、物理治療、聲音治療以及助聽器與遮蔽器等。
耳鳴遮蔽器作用是先判斷患者的耳鳴頻率,再調整出頻率相近但音量較小的聲音,每天聽8 小時,以訓練腦部適應噪音。
醫師會給予患者藥物服用,以降低患者對耳鳴的感受力與心理焦慮情緒,就如同止痛劑可以減輕疼痛的程度一般,減緩耳鳴產生的困擾,不過仍須注意藥物長期使用後所帶來的副作用。
與耳鳴共處
有耳鳴的患者心理要調適並接納及坦然面對耳鳴,與它和平共處,將其生活困擾降之最低,慢慢訓練腦部適應耳鳴,日常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另外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應盡量少吃。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及幫助睡眠,但效果因人而異。
倘若耳鳴是因聽力受損所導致( 中度以上聽力障礙),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以幫助接收正確且清晰的訊號。讓患者聽到聲音,使聽覺中樞神經重新處理外來訊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生活上,建議有耳鳴患者運用物理治療法來克服,平時別處在太安靜的環境,例如戴上耳機聽音樂、睡覺時可以放些輕音樂、開冷氣或電風扇、使用秒針走動聲較大的鬧鐘,來壓抑耳鳴的聲音以達到治療成效。◎
《本文由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昱君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