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並肩一起面對癌童的需要

文/馬偕兒童醫院社會工作師李濟鴻

當電腦醫療會診畫面跳出「兒癌新發病童」,總驅使我第一時間踏入病房,用簡單的話語表示:「您好!我是兒科社工師,可以坐下來談談嗎?此時需要與您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疾病……」也許主要照顧者一開始對社工師的角色有點陌生,但就在不斷地會談中,從「認識彼此」開始建立關係,由簡單寒暄進展到深入對話,也讓我慢慢走入病家的內心世界。

「癌症」總是讓人在第一時間難以接受,大家對「癌」心存恐懼,擔心無錢醫療、害怕疾病奪走孩子、不願孩子脫離家庭與學校、不想孩子頂著光頭帶著病容一直住院……,家屬總是不自覺將疾病與絕症畫上等號,帶著滿滿的負面情緒無處可去。我常看見主要照顧者彷彿不斷逼自己走上懸崖,在懸崖旁無助停留,失去方向。

儘管癌症可預防、可治療的觀念已普及化,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十大死因最新統計,癌症已36 年蟬聯首位,統計數據讓人聞癌色變,總擔心下一位是自己或是家人,惶惶不可終日,真的發生時「心病」反而比「疾病」還難醫。

家屬的自責與困擾

疾病初期

「前幾天還好好的,發燒、退燒後又發燒,孩子不斷喊痛,診所要我們帶去大醫院檢查,心中就有很多的不安,檢查後醫師說是癌症,為什麼會有癌?真的不懂?發燒不就是感冒,跟癌症有甚麼
直接關係?」
「是我沒有照顧好孩子才讓孩子生病,是我忽略了什麼才讓孩子罹患癌症」
「應該是我們忙工作將孩子丟給學校、安親班照顧才讓他生病」

疾病中、後期

「陪著孩子住院心中一團亂,接下來不知道該怎麼辦?」
「目前藥物控制不住孩子的疾病,我照顧孩子沒有工作,只靠先生的薪水,先生還需要養家負責基本開銷,面對自費藥品該怎麼辦?」
「回家都配合醫療上的叮嚀照顧,孩子現在又突然發燒入加護病房?生死狀況不明確,老天爺到底要考驗什麼?讓我好難接受!」

特別是兒癌病童的家屬,更是會出現情緒與自責,不同病程會面臨不同的困擾,需要團隊以「家」的整體性來協助。社工師協助 降低對醫療環境陌生與治療上的擔憂多數家屬剛開始照顧癌童時,對於癌症的疾病與治療認識都不多,醫療訊息突然大量湧入,主要照顧者多半很難消化;也有家屬對醫療權威害怕,不敢詢問導致溝通不良。此時,社工師通常會鼓勵家屬將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懂的學生,有困惑時就主動詢問醫師,並將所有檢查數據確實記錄,透過檢查數據就會找到與醫師對話的平台,當家屬越了解醫療,相對的對於疾病的擔憂就會降低。

正向面對疾病與情緒

此外,看著病童不斷住院、打針、吃藥,疾病所造成的壓力不僅在病童身上,更會移轉到主要照顧者身上。倘若治療不順利,彼此感受到的壓力將更大。兒癌病房採取團隊照顧的方式來陪伴,醫師如父,團隊如母,在有愛的大家庭中,給予最真誠、貼心的支持,期許家長與病童如果有壓抑的情緒或不安的心情,除了到社會服務室找社工師之外,醫療團隊都可以共同陪伴。

自費醫療的壓力

有了全民健保之後,醫療費用不再是主要問題,但自費藥品一針一劑都需要用劑量來換算,費用仍然常壓得家屬喘不過氣。此時社工師通常會協助家屬,針對個別家庭經濟狀況評估,並代為尋找適合的社會資源協助,降低預期中的壓力。

維繫曾有的家庭功能

兒童罹患癌症會讓家庭生活作息、原有生涯規畫產生巨大的改變,癌童在確診治療前半年常以醫院為家,父母往往要面臨其中一方離職照顧孩子的抉擇,同時還要學習疾病照顧,焦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此時家中若還有其他手足,很容易被忽略或缺乏照料。父母與主要照顧者一顆心要往兩邊跑,分身乏術,如果能同心合意,那麼可以成為一股堅定的家庭支持力量;若是步調與態度不一致,則很容易忽略其他家庭成員的需求,導致親子、夫妻、婆媳等等關係改變,埋下未爆彈。當家人無法共同面對時,戰火就會漫無止境的擴大,「一人生病,全家得病」。因此我陪伴不同的家庭時,除了強調全家共體時艱,互相體諒的重要性外,也常提醒主要照顧者別忘了關心自己其他家庭成員。社工師會不斷思索,如何與他們並肩作戰,鼓勵家庭成員發展有效的因應方式來面對疾病。

每當看到站在懸崖旁的家屬,我心中總是渴望的吶喊:「癌症非絕症」,透過會談,努力想讓家屬明瞭有以上的方向可以協助與陪伴。在治療這條路上,家屬與病童絕不孤單,兒癌醫療團隊就像隱形的翅膀會帶著您飛翔,讓兒癌家庭行走的每一步均會看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