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環境 讓孩子免於頭部撞擊

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林宜潔

7 個月大的小寶一個扭動翻身從床上跌落在地,哇哇大哭的聲音嚇得媽媽急忙抱著孩子就醫,經醫師詳細診察之後,除了小寶頭上有輕微紅腫之外,因意識、活動力皆正常,暫無腦部受傷之疑慮,但囑咐家長返家後仍要觀察小寶有無出現其他危險症狀,媽媽這才放下心。

但4 歲的小華就沒那麼幸運了,從遊樂設施上方摔落到地面,雖然有軟墊緩衝了墜落的力道,但因後腦勺著地,且持續的頭痛、哭泣和連續嘔吐被家長帶至醫院,檢查結果為後側顱骨骨折,所幸沒有腦部出血,經住院觀察後,小華的疼痛以及嘔吐症狀改善,但因為骨折處需時間癒合,出院後仍不宜劇烈活動,並且要定期回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頭部撞擊十分常見,隨著不同階段的肢體動作發展,翻身、坐、爬行、站立、走路、跑步,活動量以及活動範圍大增,意外往往在一瞬間發生。

當孩子發生頭部撞擊時,如果是囟門尚未關閉的嬰兒,要注意是否有囟門突出的現象,代表頭顱內壓力升高,至於要如何辨別是否有腦部受傷、腦內出血的可能呢?

首先,家長要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果3 天內有下列症狀則應到醫院做進一步評估:

 

  • 意識喪失、昏倒或嗜睡
  • 頭部有外傷、流血
  • 嘔吐,特別是愈來愈嚴重的嘔吐
  • 肢體無力
  • 抽搐
  • 無法安撫之哭鬧
  • 劇烈頭痛

就醫時,也應向醫師描述發生頭部撞擊的時間、地點、方式、掉落的高度,可以讓醫師作為判斷病情的參考,若有顱內出血的可能,後續則需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或是腦部超音波檢查。

有時雖然沒有出血,但是受到撞擊的部位會產生血腫,可以給予孩子冰敷,減低腫脹與疼痛感,受撞擊後若孩子還可以經安撫就停止哭鬧,活動力和食慾也都正常,並不需急著做腦部電腦斷層,避免孩子暴露於不必要的輻射中。

避免嬰幼兒的頭部撞擊,最重要的還是「預防」,提醒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家中應避免尖銳、堅硬或易導致跌倒撞擊之物品,樓梯也應有安全防護措施,乘車時要準備安全座椅等。

最後要再提醒爸媽的是,一般認為4 個月大後開始會翻身的寶寶才可能滾下床,其實不然,寶寶在肢體扭動的過程還是可能從床的邊緣掉落,門急診亦不乏小於4 個月大的寶寶跌下床的案例,所以還是小心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