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如長期投入早療領域榮獲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醫師偵探 揪出發展遲緩原因

文/編輯部

小明( 化名) 是位唐氏症兒,回馬偕兒童醫院門診追蹤時,兒童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慧如認為小明的發展能力應該還可以再提升。深入詢問一旁陪同的媽媽之後才發現,原來小明並非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還需分神照料其他手足,加上主觀上認定唐氏症造成發展遲緩「很正常」,因此並未給予足夠的刺激學習。經過溝通後,父母開始投入更多心力,也驚喜的看見小明的進步。

????????????????????????????????????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右)榮獲台灣兒童醫療奉獻獎兒科新銳獎,由行政院長林全親自頒獎。

今年甫獲得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主辦,衛生福利部指導的第七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肯定的陳慧如醫師是馬偕早療團隊的一員,長期投入早期療育,她強調早療篩檢不只是做復健,而是用心看待每個孩子,找出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

醫師 發展蘭陽地區篩檢網絡感動基層

2006 年陳慧如醫師在馬偕紀念醫院完成了住院醫師訓練後,身為公費生的她選擇到羅東聖母醫院完成偏鄉服務。那時她是蘭陽地區唯一的小兒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陳慧如醫師發現前來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就診的孩子大多都四、五歲,早已過了發展遲緩孩童治療黃金期。甚至,其中有不少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其實先天沒有問題,而是成長環境刺激不足,缺乏學習經驗所導致。「如果能早點篩檢出可能有問題的孩子,就能更早介入治療。」陳慧如下了決心,要從源頭做起。

因此她一一走訪基層診所及地區衛生所,拿著篩檢量表仔細說明,讓基層醫師知道在量表輔助、轉診制度的支持下,發展兒童早期療育篩檢並非難事。這不但增加了醫師的意願,更凝聚蘭陽地區共同投入早療篩檢的力量。推行三年之後,累計篩檢約5,000 個孩子,診斷為發展遲緩兒童的比率約7-8%。

2006 到2011 年,陳慧如醫師全心投入早療領域,還要兼顧醫院行政工作及家庭。她回想那段日子,在外面奔波一天之後,筋疲力竭的回到家,一邊吃飯一邊餵奶給懷抱中的兒子,同時還要念故事給旁邊玩的女兒聽。

長期高壓的工作讓身體發出警訊,也讓陳慧如醫師毅然決然搬回台北,不再單打獨鬥,以團隊模式繼續在早療領域深耕。

「馬偕永遠是我的娘家」加入馬偕兒醫早療團隊

2015 年,懷抱著更大的夢想,陳慧如醫師回到了當初栽培她的馬偕兒童醫院。馬偕兒童醫院擁有完整專業的早療團隊及資源,以團隊治療模式提供特殊兒童全方位的照護。

「複雜的孩子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一位兒科醫師30 分鐘的看診時間也許可以看完將近十個感冒的孩子,用來診斷一個早療個案時間可能還會不夠。」陳慧如醫師認為,陪伴發展遲緩兒童雖然辛苦,但他們的成長與進步便是最好的動力。

早療應找出造成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包括小明的例子在內,門診中陳慧如醫師常發現家長說明和檢查結果不一致的個案。因此她一直努力打破「早療篩檢後只能復健」的觀念,在講求精準醫療的現在,陳慧如醫師認為,不只是篩檢出發展遲緩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找出背後造成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

「我就好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找出根本原因在哪?再進一步告訴家長該怎麼做,一起幫助孩子。」她強調,父母才是key person,教育家長正確的療育觀念比教育孩子還要重要,但是也更困難。家庭提供的環境、教養方式都是早療不可以規避的環節,有時家庭中言語或肢體暴力、父母過高的期待等,正是使孩子退縮因而發展遲緩的原因。陳慧如醫師說,就如同馬偕兒童醫院的宗旨,醫療真的應該要看「身、心、靈」。

馬偕早療聯合門診 陣容完整 快速鑑定 盡早治療

馬偕兒童醫院早療團隊包括兒童遺傳科、兒童心智科、復健科、兒童神經科、耳鼻喉科、眼科、兒童牙科等共七個科別,成員多具備多年以上早療資歷,還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臨床心理師,提供動作發展、語言發展評估及心理衡鑑,同時也提供後續健全的治療服務。

並且經門診轉介的孩童,早療評估中心會依照個別需要協助安排鑑定單位,整併多個門診、職能/ 心理/ 社工評估等至二到三個半天以內完成,集中時間方便家長帶孩童就醫,省去舟車勞頓之苦。

各科門診鑑定後,再依據個案狀況,進行療育評估;社工師亦參與家庭功能評估,透過用心觀察,由家庭環境、家長反應,甚至孩子的童言童語,多面向的了解發展遲緩兒童,進而針對問題點提供適切的幫助,提供入小學前兒童完整的早療服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