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自我照護佳 可減少感染率

文/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門診護理師戴豐真

忙碌的外科門診中,除了需手術治療的病人之外,還會遇見因外傷需傷口換藥治療的病人。傷口換藥是為促進傷口癒合之重要措施。很多人覺得傷口在家不用照護,只要看診時到醫院給醫師及護理師換藥傷口就會好,但可能要稍微改變一下觀念,其實傷口需要每天或定時去照顧唷!您想了解您的傷口嗎?您想知道如何照顧嗎?正確的換藥方法,可以讓您的傷口早日癒合,減少感染的機會。

瞭解傷口之種類

傷口的種類可大致分為:外傷、術後傷口、穿刺傷、深的切割傷。動物咬傷或不乾淨的傷口,容易感染破傷風,較嚴重的傷口,即使十年內已打過破傷風疫苗,仍需追加一劑加強劑;五年內沒注射過破傷風疫苗者,若傷勢
較重或傷口污染,也要補注射一劑。而手術後常見的傷口則有三種:(1) 縫線的傷口(2) 沒有縫線用美容膠貼的傷口(3) 釘鐵固定的傷口,以上三種傷口都是乾淨的傷口,醫師會依開刀的情形,選擇最好的傷口固定方式。

換藥前,請先洗手並擦乾,區分傷口種類、確定創傷來源並準備用物。

準備用物
1. 無菌0.9%N/S 生理食鹽水,或煮沸後的冷開水
2. 無菌紗布數包,敷料必須大於傷口2 吋
3. 無菌棉棒數包
4. 透氣紙膠(亦有皮膚敏感者使用)
5. 剪刀
6. 醫師指定用藥或敷料
※ 以上(1)~ (4) 項須注意有效日期

傷口照護四要點
1. 清創、止血、傷口保持乾淨
2. 棉棒沾濕,清洗傷口
3. 由內而外,畫同心圓
4. 藥膏血塊,全部清除

清創、止血、 傷口保持乾淨

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目的在除去阻礙新生組織的過多滲液,減少病原體滋生,減少感染機會。清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棉棒擦乾,擦拭方向依下方圖示,棉棒擦過一次就要丟掉,不可以來回重覆使用,避免分泌物汙染引起傷口感染,擦拭直到傷口乾淨為止。


上藥(確定創傷來源 預防感染)

清洗傷口後,抹上薄薄一層外用抗生素藥膏,保持傷口濕潤。藥膏其實無法幫助傷口癒合,目的是預防感染,並使人體自癒機制加速運作使傷口癒合。有些藥膏的成分,會引起過敏的出疹反應,若有過敏反應出現,應立即
停止使用。

包紮

研究證實保持濕潤的傷口癒合比較快,如果傷口周圍有脫皮或緊繃感覺表示太乾燥,此時傷口會產生厚且硬的痂皮,妨礙表皮增生癒合。然而沒有覆蓋的傷口,暴露於空氣中容易沾附灰塵髒污,直接摩擦衣服也不舒服,因
此應蓋上敷料保護傷口,避免汙染。覆蓋紗布後,用透氣紙膠固定( 如下圖,建議膠帶黏貼方向與傷口垂直)。

認識傷口癒合4階段
A、出血凝固期:受傷後幾分鐘內。
B、發炎期:受傷後幾天至一週內,拖延越久,越容易變成慢性傷口,也越容易變醜留下疤痕。發炎期長,會引起特殊白血球細胞生長激素分泌,反覆刺激下膠原蛋白形成越不規則,容易造成傷口變醜、凸起。
C、重整期:受傷後一週至幾個月。
D、成熟期:受傷後一個月至幾個月或幾年。

更換敷料
依醫囑一天兩次或兩天一次更換敷料,濕了就換直到傷口癒合。

促進傷口癒合方法
除保持傷口清潔外,可多攝取蛋白質( 如肉、蛋、魚肉等) 及含有豐富維生素C 的食物( 如:柳橙、奇異果等),勤翻身變換姿勢減少傷口受壓的時間等都可幫助傷口癒合。此外,也應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的攝取,避免影
響傷口癒合。◎

《感謝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主治醫師李銘鎰校稿》